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9XA/2021-00763 [ 发文字号 ] 渝交办函〔2021〕408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06-01 [ 发布日期 ] 2021-06-10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9XA/2021-00763
[ 发文字号 ] 渝交办函〔2021〕408号
[ 主题分类 ] 交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交通局
[ 有效性 ]
[ 发布日期 ] 2021-06-10
[ 成文日期 ] 2021-06-01

重庆市交通局关于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第0553号建议的复函

唐伯明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决策建设,缓解三峡船闸拥堵,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第0553号)收悉,经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交通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得益于三峡枢纽蓄水,长江上游航道通航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重庆依托长江深水航道的独特优势,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国务院正式将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市级有关部门、港口航运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全市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分别突破2亿吨、500万标箱,全市通航总里程达到447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周边省市中转量占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的45%以上,水路进出口外贸货物占全市总量的90%以上,水路货物周转量占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68%,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中转港和长江三峡旅游集散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航运作为支撑重庆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拥堵常态化并日益加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三峡船闸设计通过能力1亿吨、目标年为2030年,但实际过闸量提前19年于2011年就已达到设计规模。据统计,2016年在船闸没有实施检修停航的情况下,日均待闸船舶262艘次,最高489艘次,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44小时,最高379小时。2019年三峡船闸过闸量为1.47亿吨,同比增长2.8%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三峡船闸货运通过量1.37亿吨,同比下降6.5%,但同样是没有停航检修的情况下,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超过110小时,是四年前的2.5倍。据统计,近年来重庆水运量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1年以前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约19%2011年以后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只有7%左右长时间待闸大幅增加水运运输行业营运成本约20亿~30亿元,同时造成船舶营运效率下降长江上游地区单船运营航次已经由往年12个航次下降到9个航次左右,船闸拥堵引起工矿企业增加库存、生产延误等损失,影响燃油、工业企业原材料等重要物资的正常供应,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据预测,2035年三峡船闸过闸货物需求超过2.2亿吨,三峡船闸拥堵将愈加严重。

2013年以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三建委的组织下,对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勘察、研究工作,取得了工程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方案等初步成果,在生态保护、环境影响、征地移民、水土保持等专题方面开展了相应研究工作,形成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联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咨公司审查通过的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船闸扩能项目建议书,三峡新通道工程一次新建两线船闸,采用连续五级船闸方案,推荐线路距现有船闸8001000米,线路总长5123米,船闸主体段全长1615米,船闸有效尺度为280米×40米×8米(闸室长×闸室宽×门槛最小水深,下同),年通过能力1.7亿吨,建设工期105个月,静态投资345亿元;葛洲坝船闸扩能工程采用三号船闸改建加右岸新建一线船闸方案,船闸有效尺度均采用280米×40米×8米,年通过能力1.7亿吨,建设工期71个月,静态投资146亿元。项目工程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建设必要性也得到相关部门、专家的认可。

我市高度重视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工作,20197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国务院汇报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包含“尽快启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联动实施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在‘十四五’开工建设”在内的恳请中央支持事项,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要求各部门主动向上对接、积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市政府在多次拜会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期间,均提出部市联合共同争取国家尽快决策并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目前,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建议书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并上报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同时,我市还与四川、贵州、云南建立了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签署了《长江上游四省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作方案》,通过全国两会等多种渠道,共同争取国家支持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跟踪对接三峡水运新通道工作进展,加强与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中心、三峡新通道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委设计院等权威科研单位合作,发挥各方技术经验和资源优势,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多渠道争取各方支持,主动配合国家完成各项专题研究论证,尽早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实施建设。

同时,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统筹开发与保护、发展与安全,配合长航局等相关单位开展长江上游生态敏感区典型滩险水生态原型观测,为重大项目实施的生态环境影响预防与处置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生态监测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进长江上游生态敏感区生态观测工作,目前已在三峡库区重庆境内重点次级河流回水区中段及回水区上游断面开展常态化水华预警监测、现场巡查及应急监测,建立渝东北片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试点评估重庆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特征、保护状况与保护成效。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发展目标,逐步建立水生态监测体系并业务化运行,基于国家对长江流域遥感监测评估,进行重点流域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估,重点开展水生态调查和监测,探索开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等生态状况监测,科学建立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也将为长江上游航运建设提供全面且系统的生态资源信息,在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段航道整治、重庆至宜宾段生态航道建设等项目技术方案论证过程中,为将项目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打造生态绿色示范工程提供有力支持。

再次感谢你们对重庆交通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此复函已经许仁安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回执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交通局

20216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