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信用跨区“高融合” 促进区域发展“高质量”
摘要:由于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车、船、人、企流动性强、活动范围广,在履行审批、监管、服务等职责时往往需要跨行政区域实施。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发展相融,统一大市场建设基础较好。2023年3月,由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四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在无锡共同签署《“苏锡常通”信用交通一体化联动发展框架协议》,四市围绕信用数据共享、信用监管共治、信用服务共惠、信用建设共进四个方面加强一体化建设,着眼打通数据不联通、标准不统一、协调不顺畅等堵点问题,着力破解制约政务服务、行政监管等方面的机制体制障碍,合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聚力打造跨区域最优营商环境,以信用跨区的“高融合”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
一、主要做法
(一)大件运输“联合批”。
四市将守信企业纳入大件运输“联合批”范畴,建立审批互通机制,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对大件运输企业审批的同时将运输线路通知其他城市主管部门。近年来,大件运输审批呈上升态势,2024年6月,常州市一家企业生产的大型储罐需要从无锡(江阴)港出海交付。两地交通部门实现联合审批、联合护送,一路拆除红绿灯、监控设备、路牌标识等65处,将车货总高超7米、总长达58米的“巨无霸”,安全顺利护送到无锡(江阴)港,为企业保住了300万的预付运费,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扬。
(二)信用修复“异地办”。
四市为经营主体提供信用异地修复的“一站式”服务。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经营主体,需其他三市管理部门审核盖章的,由工作人员线上办理,无需经营主体赴异地办理。机制建立以来,通过异地修复机制,四市累计帮助企业实施异地修复80余件,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信用等级“相互认”。
四市建立了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四市每年4月将上一年度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数据实施共享。根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等级状况,研判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分类差异监管。2024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还共享了本市2023年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分析报告,其他三市借鉴其工作建议,增强监管针对性。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对分析报告进行了转发,供全省学习借鉴。
(四)守信激励“同等惠”。
四市加强“信易+”守信激励应用,建立“信易批”“信易惠”“信易修”等场景应用四市同等待遇。常州市交通运输局实施的“信易修”以守信个人和见义勇为者为主要激励对象,已经从常州地区延伸到其他三市,实现守信激励对象区域内享受同等政策、同城待遇。
(五)行业监管“协同治”。
四市建立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库共享机制,对重点监管对象数据库实行动态调整、实时共享,目前共归集重点监管经营者474家,重点监管从业人员128人,重点监管车(船)66辆(艘)。四市根据重点监管名录库信息,依法依规对列入重点监管对象的人、车、船开展重点监管,监管结果四市共认。2024年,四市签订了《“苏锡常通”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监管对象协同监管协议》,并开展了2次跨区联合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案件20余件。无锡共享被列入硕放机场重点监管对象名录的出租车,苏州交通执法部门对照名录筛选出苏州管辖的车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四市跨区域信用机制更加完善,信用监管和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提升了服务品质。
四市在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实现了数据共享,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实现了“网上办”“异地办”,审批时长平均缩短50%。四市对于诚信企业和个人,落实同等激励举措,实现“同城待遇”,有效提升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品质。
(二)增强了监管效能。
四市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了统一的重点监管对象名录库,为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提供了依据,四市对重点监管对象平均增加了25%的日常检查频次,进一步增强了执法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了营商环境。
四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一体化原则,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四市推广以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进一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为各类企业减(免)各类保证金2.14亿元。
(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
四市扎实推进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交通运输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为四市提升社会经济体系整体效能、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保障。
(五)扩大了社会影响。
“苏锡常通”信用交通一体化联动发展为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创新示范,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得到了交通运输部肯定。2024年12月,《跨区交通信用“高协同”促进区域发展“高质量”》获评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优秀案例。
(2024年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汇编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