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集团聚力“我为群众办实事” 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乘客出行更有“热度”
轨道交通2号线 摄/钟可臻
环线冉家坝站站台 摄/李凭钱
轨道交通环线 摄/钟可臻
8月7日起,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和3号线所有具备“强冷”“弱冷”功能的列车上线运行,乘客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车厢进行乘坐。
7月初,轨道交通99个车站设置纳凉区,专供市民高温天纳凉休憩。
6月25日,3号线鱼洞—江北机场T2航站楼段,全面实现8编组列车贯通运营,乘客从鱼洞一车坐到机场。
6月7日至9日,轨道交通20多个客流大站开辟了高考绿色通道,为高考相关人员全程亮起绿灯。
……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近年来,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简称“轨道集团”)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出行服务,推出的一件件可触可感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正绘成一张张幸福的乘客出行剪影,托举起市民“稳稳的幸福”,让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有温度的服务
轨道交通列车正点率达99.95%
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准点率是衡量一个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品质的重要指标。在这方面,重庆轨道交通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轨道交通列车正点率达99.95%。
山城重庆,两江怀抱,“四山”纵贯中心城区南北。近年来,轨道交通快速发展,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1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车里程超过400公里,覆盖机场、高铁站、综合枢纽、商圈等重要功能节点,最高日出行量超过400万人次,在市民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占比达到40%。
如何让轨道交通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
答案是高品质打造服务品牌,提高运营时长和正点率。做精做细运营举措,着力为市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极致体验”,延时运营就是重要举措。
轨道集团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客流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研判,2021年11月启动轨道交通常态化延时运营。目前,节假日末班车发车时间除地铁4号线和国博线为22时30分外,其余线路均为23时。
轨道集团践行为民初心的生动实践,收获诸多市民、网友好评。
“每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不用担心堵在路上,晚上加班加点还可乘坐轨道交通,不用打车既安全又经济。”许多网友如此点赞。
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的基础,科学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是保证列车运行图正点率的基础。
为提高列车正点率,轨道集团采用数据分析模型等智能化手段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做好精准科学的客流分析与预测工作,根据客流需求特征,精准合理匹配运能;根据客流变化、线路条件变化、列车运行正点情况等,适时优化列车运行图一系列举措,轨道交通列车正点率明显提高。数据显示,目前,重庆轨道交通列车正点率从2005年的99.77%提高到了2022年1-4月的99.95%。
更有民生厚度
优化既有线路运营组织和启动技术改造
经济社会发展乐章中,“为民”是最动人的旋律。
轨道集团推出看得见的民生实事,带来了可触摸的民生温暖,让市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
为方便乘客出行,轨道集团主要根据线路客流变化及车辆情况等,通过采取增加上线列车数、缩短行车间隔、变更列车运行交路等措施进行运营组织优化,有效缓解列车客流压力,大幅缩短候车时间。
以地铁6号线为例。2018年,6号线茶园至北碚段开行茶园至蔡家、上新街至北碚交路方案,高峰最小行车间隔3分30秒。当时,茶园区段客流不断增长,该段满载率已接近70%,客流压力逐渐增加。
未雨绸缪,轨道集团将6号线上新街交路全部延长至茶园,同时缩短线路行车间隔至3分10秒,使得茶园段运能增加一倍,极大缓解了列车拥挤,大幅缩短候车时间。
在优化既有线路运营组织的基础上,因单轨列车载客能力有限,2号线、3号线高峰时段运输压力较大,重庆轨道集团还启动了2号线大修技改及3号线技术改造工作,通过车辆扩编等方式,提升线路运输能力。
“现在列车不打挤了,不用因担心上不了车导致上班迟到。”家住杨家坪、在解放碑临江门上班的市民李红表示。这得益于今年4月23日,2号线8编组列车正式上线载客运营。数据显示,8编组列车定员人数为1292人,工作日全天计算载客量较8编组上线前增加约2.2万人。
2号线、3号线8编组列车上线,这是重庆轨道集团把准乘客出行脉搏,在聚焦新问题中直面矛盾点,在沉浸式体验中找准痛点难点的结果。
2号线是全国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已安全运营17年。随着客流量的不断增加,初期配置的4编组列车已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轨道集团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便民出行、为民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下足功夫,积极创新,助力城市通勤效率提升。于2019年开始2号线扩编改造计划,不仅采购新8编组新车,还通过增加车侧LED显示屏、加大车内动态地图显示屏等来提高列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从2019年12月5日开始到2022年4月22日,历经800多天奋战,2号线8编组车正式上线载客运营。
为缓解3号线运营压力,轨道集团于2014年在全球首次实现8编组单轨列车系统集成和成功运营。据介绍,8辆编组列车单次运行可输送旅客1800人,比6辆编组的列车载客量增加460人,载客量将提高1/3。
有深度的服务
“人换乘”变为“车换线”
“太方便了,现在坐轨道交通上下班不用换乘了,每天早上可以晚半小时出门。”家住跳磴,在唐家沱上班的李女士点赞直快列车。
她说,以前乘坐普通列车,要在重庆西站和民安大道换乘,一次换乘候车和换乘步行时间加起来,至少需7分钟,两次换乘所需时间约14分钟左右,全程坐轨道交通所花时间约1个半小时。
李女士称,现在乘坐直快列车,不换乘单程只需59分钟,较普通列车可节约出行时间约33分钟。这样,每天上下班往返乘坐直快列车,总共可节约1个多小时。
李女士的幸福感源自去年底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5号线三线互联互通直快列车正式上线运行。市民从位于中心城区西南角的大渡口跳磴到东北方向的江北区唐家沱,乘坐轨道交通直快列车,无需换乘,一站到达,全程只需59分钟。
“直快列车较之前的单线运营普通列车78分钟相比,运行时间可节省约19分钟。如果单程算上两次换乘所需的候车和步行时间,乘客至少可节约33分钟。”重庆轨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换乘”变为“车换线”,这在重庆并非首次。
2020年9月,“4号线—环线”首次跨线载客运营,已经让重庆市民大开眼界:从环线重庆图书馆站至4号线唐家沱站仅需35分钟,乘客无需换乘,比普通班次列车运行时间减少约13分钟。
在人们出行更便捷的背后,是重庆轨道集团自2012年以来持续创新的结果,即在国内率先攻克轨道交通互联互通CBTC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世界级难题,实现了轨道交通由传统的单线独立运营迈向网络化跨线运营的重大突破。
针对节假日、重大活动或展会等,轨道集团还根据客流预测情况制定专项方案,合理匹配运能,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在各届“智博会”期间,轨道集团通过增加上线列车数量、缩短行车间隔、变更运行交路、增加备用列车停放正线等手段,优化相关线路运营组织,应对大客流需求。
“民生”二字成色更足
加快36个夜间通道改造
办好民生实事,要从细微处着手,让“民生”二字的成色更足。
目前,轨道集团正在加快推进27座轨道车站、共计36个夜间通道改造。改造后的车站通道将具备夜间过街功能。在运营结束后,乘客依然可以通过车站通道过街,将不再绕行。
近年来,轨道集团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求实效,认真梳理了具备夜间过街条件的轨道交通运营车站,计划对动步公园、民安大道等27座车站的通道实施夜间过街功能的改造。这主要是通过加装卷帘门、拉闸门,增补视频监控,以及增加通道照明设备等形式对车站通道进行改造,让其具备夜间过街功能,更方便乘客出行。
目前,2号线曾家岩站和环线南桥寺站、玉带山站已基本改造完毕,其余车站正在加快推进。
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重庆轨道集团全面提升运营服务品质。重庆轨道交通从2021年初开始,分批在地下车站出入口雨棚增设了中、英文站名标识。2021年9月,已开通运营的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及环线地下站站名标识已全部增设完成,“变装”完成后的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标识更加明显,一眼望去就知道单轨、地铁站站名,一目了然。
轨道集团率先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实施座椅防滑改造工程,采用高新材料辅以压花技术,增大座椅摩擦系数,提高防滑性能,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体验。
在提升服务品质方面,积极推进地铁国博线国博中心等车站智慧化改造、试点开通5G网络信号,开通车站出入口、出入口雨棚加装等工作。
在车站增设自助口罩机,其中仅7月,轨道交通车站内再次新增99台口罩机,在原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基础上,新增了KN95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外科彩色口罩两种类型。纳凉区都摆放有凳子、椅子,均备有防暑降温物品,如藿香正气液、十滴水、风油精等,部分车站还配备了便民饮水机供市民使用。
打造党史宣传流动线,轨道集团上线了7列设计元素为百年党史、1列设计元素为重庆党史的“奋进号”主题列车;打造了李子坝、曾家岩等35座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车站,如5号线幸福广场站,建成重庆轨道交通首个廉洁文化主题车站。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将形成约6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力争实现运营及在建里程“1000+”;轨道交通将成为人民群众低碳出行的首选,日均客流量达600万人次以上,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30%,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0%以上。至2035年,轨道站点600米半径范围将覆盖中心城区约60%的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轨道交通出行将占公共交通出行的80%以上。
李子坝文创主题馆
推出文创产品60种
到重庆旅游,一定要去2号线李子坝车站看看。近年来,李子坝单轨列车穿楼景观已经成为市内外游客打卡点,李子坝文创主题馆已推出文创产品60种,共计191款。
轨道集团通过前期调研和决策,将位于李子坝车站物业一层面积约为500平方米的临街商业,建成“重庆轨道游客服务中心暨李子坝文创主题馆”,为游客提供乘坐轨道交通的便民服务和轨道文旅体验。
重庆轨道游客服务中心暨李子坝文创主题馆于2020年1月23日建成投入运营,面向李子坝地区游客提供轨道交通乘坐咨询、李子坝车站列车运行实时提醒、轨道交通城市文旅导示以及救急药片、针线、小憩座椅、卫生间等服务。
主题馆已经成为重庆轨道交通文化的对外交流窗口,内设有“重庆公共交通发展变迁史”“重庆轨道交通发展历程”“重庆轨道交通企业文化”“重庆轨道交通列车车模和线路文化”“重庆轨道交通纪念票卡”“轨道车厢实景体验”“轨道城市人文电影观影”和“轨道文创产品”等主题展区。
截至2022年7月,李子坝文创主题馆已推出的文创产品中,轨道列车黄铜书签尺、轨道列车拼装积木、轨道列车钥匙扣、轨道手绘明信片、轨道旅行手账本等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在建轨道线路
全力打造降噪和防尘示范项目
在重庆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我市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扎实开展施工噪音治理工作,全力打造降噪和防尘示范项目。
烈日炎炎的夏日,走进在建的18号线北延工程十八梯站,一阵凉意袭来。只见设在围挡上的喷淋系统全部开启,正喷着水雾降尘;挖掘机、破碎机、运输车等施工设备正有序作业。
“为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我们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四道喷淋降尘设施。”负责车站建设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施工围挡顶部设置喷淋设施,喷头朝内向上,生产作业期间保持喷淋装置持续开启;在钢结构大棚顶棚处设置喷淋设施;在施工通道口设置多道喷淋设施,阻止扬尘从隧道内向外扩散;在易产生扬尘的区域配备移动式雾炮机,保持“一机一雾炮”有效抑尘。
18号线北延工程十八梯站仅是在建轨道交通项目施工降噪和防尘的缩影。
在24号线一期瓦子坝站施工现场,负责承建的中铁二十三局为在建的车站搭建一个钢结构大棚,这是全线唯一一座全封闭钢结构大棚。由于车站紧邻居民小区,与江南水岸小学和附近幼儿园仅一墙之隔,为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的影响,这个钢结构大棚就像一个“金钟罩”,把施工现场全部罩起来,施工人员和设备在大棚里全封闭施工。
据介绍,重庆轨道集团要求参建单位在具备条件的工点,采用加盖全封闭施工棚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了周边环境的施工噪音及尘埃对市民的影响。目前已完成18个全封闭施工棚,正在推进3个全封闭施工棚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