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米级大桥连体“飞针走线”,万州环线高速新田长江大桥钢箱梁焊接完成
图为完成钢箱梁焊缝施工、“成功连体”的万州环线高速公路新田长江大桥,桥面坦荡如砥。王若晴 摄
桥面江风习习,多彩焊花闪闪。7月5日上午,随着年轻焊工朱振华完成最后一道焊缝施工作业,57片钢箱梁实现无缝对接、成功连体,万州环线高速公路新田长江大桥主桥钢箱梁焊接作业顺利结束。
悬索桥有“桥梁皇后”之称。新田长江大桥为主跨102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犹如亭亭玉立、端庄优雅的女子,俯瞰大江奔流,远眺绵延青山。如果说4月26日主桥合龙是完成“成人礼”前的“搭积木游戏”,那么7月5日的焊接作业,如同是技术专家集体会诊后实施的“连体手术”。
5月4日,新田长江大桥钢箱梁焊接作业登场亮相。以仰焊、平焊、横焊、立焊四种方式,从桥梁中梁段向梁段两端对称焊接,开启了一场闪烁着弧光与焊花的“织衣”表演。和焊工朱振华一起的20名左右技能娴熟、技术过硬的产业工人,分布在钢箱梁舱内和桥面上,分工协作,如同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为钢箱梁“量体裁衣”,进行无缝对接。以基础打底、中间填充、上部盖面“三步走”焊缝流水工序,将复合金属焊丝在1200度的高温灼烧后,如水银泻地般熔铸、铺展在钢箱梁之间的焊缝内。
焊花闪耀青春,汗水浸润奋斗。如果说朱振华手中的焊枪是“针”,那一道道浑然天成的焊缝就是让钢箱梁间严丝合缝的“线”。每一道焊缝周长约65米、厚约20毫米,呈扁平流线型,是朱振华和同事们精心创作的作品。56道主焊缝依次排布,将57片、各约220吨的钢箱梁融为一体,构成一座固若金汤的“钢铁长城”。
朱振华来自安徽阜阳,曾参与港珠澳大桥焊接施工,今年4月在重庆市“三峡工匠杯”电焊工技能比武中获得不错名次。前后10年的桥梁焊接经历,让他这名有着一技之长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
千米大桥,毫米管控。“新田长江大桥跨度倒不是特别大,可是对焊接质量管理很严,工艺精度要求很高,误差绝对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朱振华的深切体会,主要来自中交一公局集团万州环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团队致力于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工程目标。钢箱梁缝隙控制在8毫米宽,匹配高差控制在2毫米内,方可实施除锈、打磨、焊接等前后至少14个步骤的焊接作业工序。
焊缝是桥梁的生命,每道焊缝都将承受考验。在相对封闭狭窄的钢箱梁内,保持一定时间固定的焊接姿势,有着意想不到的艰辛和难度。“钢箱梁内温度要比桥面高出许多,最高时接近60度。”负责现场焊接工序的“90后”工程部部长崔强,和安全副总监程敬臣调集4台“蜗牛”送风机就位,构成12个进风口、14个排风口的“送排结合”的循环送风供氧系统,全力营造舒适怡人的作业环境,打通高温酷暑期间钢箱梁内焊接作业难、闷热环境苦“最后一公里”。
在相对湿度80%以下的环境里,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前期严格把控,都是为实质性规范施工做科学准备,才能有效规避焊缝出现未熔合、形成比针眼还小的气孔等质量缺陷。仰焊操作不方便,熔池成型难,程敬臣、崔强等人采用以超声波、X射线等为主的精密仪器,如同对人体进行B超、CT检查,为严格把控焊缝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中交一公局重庆万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介绍,随着新田长江大桥总长度约3642米主焊缝焊接任务的完成,大桥施工即将转入钢箱梁涂装、桥面铺装工序。该桥预计今年9月建成通车。届时,三峡库区腹心万州再添一座千米级跨江大桥,将助推万州早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陈洪胜 胡华 王若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