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重庆交通

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年底建成通车 中心城区去酉阳秀山车程可缩短40分钟以上

日期: 2024-10-25 09:40
字体:

10月24日,来自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消息称,渝湘复线高速彭(水)酉(阳)路正朝着年内通车的目标冲刺,目前已进入通车前的扫尾阶段,机电安装、收费站等进入调试阶段。

10月23日,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阿蓬江大桥基本完工,在阳光的掩映下分外美丽。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年底建成通车后,从重庆中心城区到达酉阳、秀山,用时可节省40分钟以上,无需再绕行黔江,将有效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今后市民驾车到彭水阿依河、龚滩古镇、酉阳桃花源景区也更加快捷。

10月23日,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磨寨乌江特大桥,作为亚洲第一高墩矮塔斜拉大桥,在崇山峻岭间显得格外壮丽。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智能车道

收费机器人收费,车辆10秒内通过

建设智慧高速正成为发展趋势。记者驾车行驶在彭酉路发现,智慧车道成为沿线的标配。

在摩围山收费站,共设6个收费车道,记者看到,传统的人工车道全部设计成智能车道(也称机器人车道、混合车道),传统的人工取卡、缴费等相关流程全部被收费机器人所代替,人工收费亭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收费机器人。

“采用精细化管理,全智能道路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全线人工车道全部设计为智能车道,ETC和非ETC车辆都可以通行。”负责承建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现场负责人表示。

以前收费岛上因要设人工收费亭,所以岛设计宽为2.2米,现在改为机器人收费宽只需1.6米。收费岛“瘦身”了,通行车道变宽了,进出收费站驾乘体验更舒适,也更安全,也让整个收费车道更大气、视野更开阔。

矗立在收费岛上的灰色收费机器人,高2米、宽0.9米,设有两个自助缴费区域:高区和低区,分别供大货车、大客车以及小型车使用。缴费区域均设支付区(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插卡区、按键打票、取发票、人工服务等功能。

栏杆快速抬起,车辆顺畅通过,司机不下车就可将卡插入收费机器人后,系统自动完成车牌识别、费用支付等环节后,无需人工协助,车辆通行时长不到10秒。

10月23日,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龚滩收费站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全线人工车道全部设计为智能车道,ETC和非ETC车辆都可快速通行。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智能车道上还有多台智能设备,车型识别机器人和无感车检器等,科技感十足。为应对突发事件,在收费站一侧路边,我们还设置了人工服务岗。”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相关人士表示。

10月23日,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摩围山收费站,中铁建的技术人员正在机房进行设备调试。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据介绍,彭酉路所设的收费站,收费全部实现自助化和无人化。

智能摊铺机

对路面进行3D“打印”

双向四车道,崭新的沥青路面上,各种标识线一一划出。

“路面铺设已经于10月初完成,可以说3D智能摊铺机功不可没。”中铁十九局现场负责人表示,该路段采用数字化3D控制技术,3D智能摊铺机摊铺后的路面更平整、厚实均匀,就像3D“打印”的。

摊铺机安装有3D智能摊铺系统、360°有源棱镜,采用高精度机器人型智能全站仪技术,操作人员只需提前半小时将摊铺的路面结构层高程、坐标、宽度等数据输入系统,就可进行铺设作业,且摊铺精度较传统人工作业可提升约三成。

传统沥青铺设,摊铺厚度、宽度、速度、高程等参数,完全依靠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无法实现“毫米级”精准控制。

不仅如此,以前铺设至少需要六七个人,现在只需一个指挥人员和一个检测人员,铺设效率由人工一天铺设500米左右,提升到一天两公里。

10月23日,渝湘复线高速彭酉路铜西互通路面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附属设施安装。通车后,可与渝湘高速形成互联互通。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铺设的路面宽度只有11.5米,2台摊铺机和7台压路机在此密集作业。为防止作业的机械发生意外碰撞,项目部全部给他们安装上了智能防撞安全辅助系统和智能终端监控系统,当两台间距接近设定的参数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一旦距离超过设定参数,系统就会自动停止作业。

隧道机器人打孔

施工效率提高2倍

身高约1米,机械臂自动收缩,在30秒内,就可完成两个直径12毫米、深100毫米的打孔作业。在施工人员的遥控指挥下,机器人一边打孔一边前行。

彭酉路隧道多、桥隧比高达七成多,电缆沟内支架架设总量庞大,人工打孔费时费力。中铁建设集团项目部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采用打孔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打孔。机器人根据设定的程序,可以自动行走,一天最快能打1公里的孔,施工效率提高2倍。

“传统打孔至少需要两人,一个手持卷尺和电钻,一个画线和测量,不仅成孔精度难以控制,产生的粉尘对身体也有害。”中铁建设集团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研发了电缆铺设组合支架,实现五个回路同时铺设,较常规单根电缆铺设相比,效率提高4倍。

由于项目部实施的一系列智能施工,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沿线12个隧道作业,工期可节约一半。

在建的彭水隧道,是重庆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通风是否顺畅是关系到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此,负责承建的中铁十二局采用了智能通风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实时监测隧道内空气质量,一旦空气浓度超过设定标准,系统就可自动对隧道空气进行交换和净化,确保施工安全。(记者 杨永芹 罗斌)

主办: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版权所有: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ICP备案: 渝ICP备202100562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69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