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撵”到“盼”,留守少年对交通执法队员的态度变化
244国道大田坎村路段,2020年10月底安装北碚区首套非现场治超系统并正式投用。该系统距离村里留守少年小陈家不到10米。此后,小陈对交通执法队员的态度,从最初的反感,后来的撵逐,到现在的不舍,经历了怎样的“爱恨情仇”?事情要从前年秋冬说起。
大田坎非现场治超系统投用初期,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直属支队北碚区大队(以下简称北碚大队)加大该路段执法勤务力度,执法队员24小时驻守附近,严查遮挡号牌和超限100%以上的货运车辆。为不影响国道通行安全,执法队员只能将执法车停放在离治超点最近的小陈家院坝边。小陈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年仅12岁的他跟着爷爷奶奶居住。
执法队员和执法车辆24小时“守候”在家门口,小陈就有了意见,冲到执法队员面前,气冲冲地嚷道:“谁让你们一天守在这里的?晚上车灯闪得我睡不着!白天还把那些洗车的、加水的吓走啦!”原来,小陈爷爷奶奶主要务农,同时在自家屋前提供简易的洗车、加水服务,每次收费5~10元。
见此,执法队员耐心解释:“我们是在执行公务,你家挨着公路这么近,那些超限车辆来来往往,也威胁着你们安全。等那些货车驾驶员遵纪守法了,我们就会离开。再说,你家那个洗车点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是非法的,你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学法守法啊。”
盛怒之下的小陈,哪里听得进去这翻开导和教育。第二天,他找来舅舅作“帮手”。小陈舅舅以为外甥受了什么欺负,赶到现场,听了执法队员解释,当场批评小陈:“你这孩子真胡闹,不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就算了,还把我骗过来,以后不要这样了!”自此,小陈安分了一阵子,虽说没再跟执法队员吵闹,但每次路过总是怒目而视。
转眼间,2021年春节临近。某日,村里好几户家中进了“贼娃子”,虽说没有丢失什么贵重物品,但是半夜惊醒后还是吓得心惊胆战。小陈和爷爷奶奶一觉睡到大天亮,丝毫没有察觉异常,村民们说:“贼娃子咋个可能敢去你家,你屋门口那么多穿制服的站岗,还有警灯放哨。”自此,小陈望向执法队员的眼神柔和了许多。
后来,在执法队员“趁热打铁”下,小陈的思想发生了180度大转弯:放寒假后,与爷爷奶奶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家?疫情防控期间还能回来过年吗?说得多了,执法队员也多少有耳闻。春节临近,小陈情绪非常低落,看来一家团聚的愿望就要落空。在春节前两天,北碚大队中队长包方带头买了大米、食用油、猪肉,以及市交通执法总队定制的春联、窗花、吉祥物等礼物,给小陈家送了过去。小陈一家在意外之余,还有感动和羞愧。
得益于交通执法队员连续三个月的24小时值守和广泛法治宣传,过往大田坎非现场治超系统的货车驾驶员守法意识明显增强,超限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北碚大队决定调整勤务模式,改为以加强公路巡查为主,执法队员不再24小时驻守。
家门口连续几天没见到执法队员,小陈心里就有些纳闷。有一天,他终于看到一辆执法车停在附近,就赶紧跑上去询问:“叔叔,你们最近怎么不来了?”执法队员告诉他实情后,小陈很是失落。他说:“我好多天没看到你们了……”执法队员不禁笑了,嘱咐他要好好学习,让在外务工的父母放心。
留守少年小陈对执法队员从“撵”到“盼”的情感变化,也给北碚大队执法队员上了生动一课:只有坚守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初心,才能赢得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直属支队北碚区大队 郭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