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8方面
抓提速 重开工 项目推进势头不断增强
“米”字型高铁建设稳步推进。组建专班、进京蹲守,每周与国铁集团对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渝昆高铁、成渝铁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启动建设,郑万高铁、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重庆东站、枢纽东环线、涪怀二线等项目有序实施,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394公里,高铁运营和在建规模超过10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完成渝武扩能等8个项目540公里招商引资,奉节至建始、渝湘扩能主城至彭水、彭水至酉阳、巫溪至云阳至开州和渝遂扩能开工建设,石柱至黔江、南川至两江新区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潼南至荣昌建成投用,全市通车总里程达到3235公里,省际出口通道增至22个。航道港口建设稳步实施。长江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可获批、朝天门至九龙坡段3.5米水深航道整治基本完成,嘉陵江利泽、乌江白马和涪江双江航运枢纽开工建设。主城果园等枢纽港加快完善,忠县新生等重点港稳步推进,主城佛耳岩二期开港运行。国际航空枢纽有序建设。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478万人次、同比增长7.5%。第二枢纽机场基本完成选址研究,巫山机场、永川大安通用机场建成通航,武隆机场建设和万州、黔江机场改扩建加快。
抓扶贫 重精准 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增强
“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2.5万公里,新增4065个村民小组通公路、8426个村民小组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市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97.3%、73.6%。新增38个建制村通客运,全市建制村通客运率达到99.6%。创建大足、石柱2个全国示范区县及6个市级示范区县。普通干线公路有序改造。实施改造4200公里,国道二级及以上、省道三级及以上占比分别达到81%、59%,3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快速通达。精准方略深入贯彻。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大倾斜支持力度,18个深度贫困乡镇对外通道稳步实施、通组公路基本完工。巡视整改高质量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重庆反馈意见中,涉及交通问题整改到位,“四好农村路”监管平台建成运行,“路长制”加快推行。
抓服务 重品质 优质运输供给不断增强
交通品质大幅提升。绕城高速外314座隧道照明显著改善,9对中心区域服务区完成改造提升。全市138艘餐饮船舶整治完成,主城区“两江四岸”完成114艘停泊船舶整治,关闭28座货运码头货运功能。主城巡游出租车服务质量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服务投诉同比下降20.5%。网约车发展不断规范,依法审批平台公司46家。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持续优化。主城公交优先道增加到160公里,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19条,累计开行穿梭巴士180条、1000辆,公交与轨道接驳不断加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29公里,单日最高客运量达到374万乘次。邮政寄递服务更加便捷。139个建制村按规定退出交通不便边远地区。重大运输保障有力。开通外贸集装箱水路运输“渝沪直达快线”,协调重点物资优先通过三峡船闸833艘次、21.6万标箱,完成西洽会、智博会、70周年大庆等重点运输和执法保障。
抓升级 重畅行 高速路网效能不断增强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强化统筹协作,提速攻坚推进,各项工作如期完成、走在全国前列,实现路网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率先完工。建成686套ETC门架系统,新建936条ETC车道,实施20个省界收费站正线改造,投用279个入口称重检测车道,升级结算中心、收费站和车道软件系统,全国第二个全面实现收费全流程联调联试。ETC发行量再创新高。多方协同联动,大力宣传推广,ETC安装发行新增200余万户、超过前6年总和、达到370万户,渝籍汽车ETC安装率突破80%。政策制度保障体系调整完善。全国第二个调整完善收费政策,清理规范地方性优惠政策,修订完善营运及服务规范,全面实施入口超限检测,妥善分流安置收费人员863名。
抓科技 重绿色 创新驱动支撑不断增强
科技兴交成效明显。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建设及运营安全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获部里授牌,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列入部级示范,《公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等2个地方标准编制完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广泛应用。智慧交通服务持续优化。2100余项交通政务数据纳入市级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成高速公路固定测速242处、区间测速86处,主城区公交轨道全部实现扫码支付、一码通乘,智慧公交在缅甸等国家成功推广。绿色交通建设有序实施。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07辆,投放新能源巡游出租车200辆、新能源城市配送示范车130辆,淘汰老旧客货柴油车3.7万辆,新建高压岸电设施1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点4处,400吨以上船舶全部按要求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有力推进。迅速办理375件举报投诉案件,强力整改船舶码头污染等问题。
抓改革 重法治 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机构改革平稳有序。局机关内设机构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人员定岗到位,市公路事务中心、道路运输事务中心、港航海事事务中心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挂牌成立,市船舶检验中心成立运行,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重铁集团组建运营,区县交通部门机构改革如期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积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成“信用交通市”创建中期评估,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服务百姓高频事项实现全市跨区域通办,普货车辆实现全国网上年审。法制体系逐步完善。《重庆市铁路条例》《重庆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修订)等6个立法项目积极推进,规范性文件管理切实加强,普法工作扎实开展,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执法水平稳步提升。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法制审核等办法,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加强执法指导监督,深化执法联勤联动,交通执法日益规范高效。
抓安全 重监管 安全出行保障不断增强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具备条件的1.39万辆公交车全部安装防护设施,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469公里,改造危桥危隧121座,实施渡改桥14座,整治地灾路段100公里,桥梁防护设施升级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高铁沿线2100余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销号。安全监管切实增强。扎实开展“平安交通”三年攻坚、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攻坚战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60万件以上,行业事故数持续下降,高速公路百公里死亡3.5人、创历史新低,地方水域等级以上交通事故“零发生”,全行业无重特大事故发生。应急能力持续提升。修编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建成化龙桥应急基地,成功举办长江干线水上联合搜救演习和国庆70周年安保防范应急演练,有效应对乌江“6.22”洪峰过境等突发事件。稳定形势总体向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抓好中央督导组“回头看”整改,大力整治非法营运等行业乱象,妥善处置各类稳定问题,全行业总体保持和谐。
抓作风 重实效 干事创业氛围不断增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高标准抓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精心组织各类革命教育和先进事迹宣讲,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已成为行业自觉。人才建设稳步增强。举办各类培训,新增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干部职工能力素质不断提升。舆论宣传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70周年大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主题宣传,主流媒体报道重庆交通1500余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监测处置,行业意识形态总体可控。党风政风持续向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修订主体责任考核办法,加强“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开展农村公路等专项审计、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干事环境风正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