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新收费模式下ETC 偷逃通行费治理研讨

日期: 2019-08-01

 

    近期,国务院颁布《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给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带来重大变革。按照《方案》部署,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2019年底前,各省(区、市)高速公路入口车辆使用ETC比例达到90%以上,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
    也就是说,撤销省界收费站后,高速公路收费模式将由封闭式收费转变为开放式自由流收费,通行方式将转变为以ETC为主,MTC为辅。货车收费模式将由计重模式重新回归于车型收费模式。
    ETC通行方式不同于MTC,由于缺少人工查验流程和收费站卡口功能,利用ETC偷逃通行费的隐蔽性更高,危害性更强。收费稽查作为防止通行费流失、规范高速公路行车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营造公平的用路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南方公司积极推进 ETC 进区县便民服务。陈晶 摄

一、已发现ETC偷逃方式

    目前,已发现偷逃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方式有:媒介偷逃、线路偷逃及免费政策偷逃。利用绿色车、联合收割机等免费政策偷逃的车辆多需经人工效验,与现行模式几乎无差别,所以,我们主要对媒介偷逃和线路偷逃的方式进行探讨。

    (一)媒介偷逃。
    媒介偷逃主要是利用ETC/CPC卡,采取换卡、倒卡,重上轻下等方式,由此达到跑长买短,跑重买轻的目的。随着ETC龙门架的全面建设,单纯通过换卡、倒卡、闯站等方式偷逃通行费很难,但也有一些偷逃手段隐蔽性高,单纯通过后台筛查难以查获。
    1.ETC卡降型
    由于ETC卡在高速公路畅通无阻,车方一旦成功办理“降型卡”,ETC系统及后台稽查系统难以察觉。以目前的查获途径来说,一是ETC值守人员发现异常。二是后台稽查人员通过图像对比发现异常。三是车方因故在MTC车道下道,被人工查验发现异常。其中,以人工查验与后台筛查为主。偷逃车辆被人工查验发现异常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对其进行升型收费,从而在后台稽查软件中出现异常,经后台筛查提供证据,对其进行补费处理。但如偷逃车辆未经人工查验,有按升型收费的记录,则该车在稽查软件中的反应均为正常通行记录,后台稽查人员难以从稽查软件中筛选查获。
    案例:三辆大巴利用假行驶证办理ETC卡偷逃过路费34.15万
    此案于2016年11月4日经华新都市网曝光。
    2016年8月,四川省川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稽查人员在稽查中发现三辆省际客运车辆数据异常,根据路网通行记录分析,这三辆客车均为四型客车,自2015年8月广甘高速ETC全国联网后,以三型客车经ETC车道出站。
    发现异常后,川北公司联合地方政府、公安局等部门成立专案组,奔赴陕西、甘肃及各省界收费站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掌握证据后,专案组在省界收费站成功拦截2辆偷逃通行费的车辆,查获假行驶证和通过假行驶证办理的ETC通行卡2套,抓获涉案嫌疑人10余人。据悉,三车均利用假行驶证在相关机构办理降型ETC卡,在三年时间里,共计偷逃通行费34.15万元。
    2.蹭卡闯站
    由于ETC车道的栏杆在起落时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且栏杆机在检测到有车辆通过时,栏杆不会下落,因此,滋生出两种蹭卡闯站的偷逃方法:一是无ETC车辆在ETC车辆前端,由ETC车辆读卡后,无ETC车辆冲关,ETC车辆跟随出站。二是无ETC车辆紧随ETC车辆闯站,此法甚至可衍生为多辆无ETC卡车辆紧随一辆ETC车辆,形成“开火车”式集体闯站。
    案例:河南一司机跟车闯杆70多次,逃费近万元被拘
    此案于2017年6月27日,经河南澎湃新闻、搜狐网等媒体曝光。
    2017年6月16日,河南高速总队二支队接京港澳高速报警称,有一辆轿车多次只有上道记录,而没有下道记录,无缴费信息,有偷逃通行费的嫌疑。
    在调取ETC车道录像后发现,该车是利用ETC收费时抬杆放行车辆的间隔,尾随前面正常通行ETC的车辆直接闯杆通行,来达到偷逃过路费的目的。该车在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用这种手段通行高速收费站70余次,偷逃通行费近万元。
    (二)线路偷逃。
    线路偷逃是车辆通过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服务区下穿道、中央隔离带等地U、J转,从而达到偷逃通行费的目的。此法虽在ETC龙门架全面上线后难以实现,但如出现屏蔽ETC信号等设备,线路偷逃仍将成为偷逃通行费的一种主要手段。
    案例:8名嫌犯利用ETC卡偷逃高速通行费被抓
    此案于2018年9月12日,经河南大河网等媒体曝光。
    大河网记者从河南省高速交警总队获悉,日前,河南高速公安抓获8名利用ETC卡偷逃高速通行费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高的达6.4万余元,低的达到7千元。
    通过排查,专案组发现偷逃团伙通过人工卡与ETC卡交替使用、一车双ETC卡、套卡、换卡等方式偷逃通行费,形成跑200公里高速公路、只缴20公里通行费的偷逃方式,抓捕过程中,专案组兵分多路,蹲守6小时,在郑州和南乐两地分别行动,一举将8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ETC 自动缴费。袁志强 摄

二、稽查重难点

    以上偷逃案例,均是在后台筛查或现场值守中发现异常,通过专案人员在收费站拦截,从而成功追逃。其中,案例二的车辆由于卡内信息异常,由车管部门责令接受处理。从此类案例中不难看出,ETC偷逃通行费的方式一旦形成,其隐蔽性较高,偷逃的次数多,涉案金额较大,社会影响大。从目前的情况看,ETC偷逃通行费的稽查难点主要在于办卡源混乱、硬件设施局限、数据分析量大、图片解析困难等。
    (一)办卡源混乱。
    目前ETC办理多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直营和银行联营等模式,普遍存在ETC工作人员少,办理需求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尤其是联营网点,由于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或多或少会出现ETC卡录入信息错误的情况。加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缺乏对联营店的监督和制约能力,容易出现内外勾结、收受贿赂而故意错录等情况。
    (二)抓拍局限。
    由于目前摄像设备局限,ETC车辆的图片抓拍多存在车牌难以辨认等情况,加之套牌、跟车过近等情况,导致后台筛查举证困难,给后期追逃等工作带来阻力。且受当前计算机技术所限,对图片、录像的解析程度不够,对图像和录像的筛查主要依靠人工,取消省界收费站后,路网数据陡增,也加大了人工筛查的难度。
   (三)新车上道。
    新车属于非在籍车辆,多以临时牌照领取CPC卡上道,此类车辆如偷逃通行费,则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企业难以通过录像、出入口信息对比、CPC卡内信息等方面核实、取证,更难以追逃,形成“来有影,去无踪”的稽查难点。

 

三、治理探讨

    (一)增设ETC服务网点。
    收费模式变革后,随着ETC通行率的提高,社会公众对ETC的服务需求必将增加,现有的ETC网点难以满足公众的服务需求。如发生收费争议、特殊情况处理等情况,收费站的功能也将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服务需求,必将逐步转向于由ETC服务网点来解决、办理。从另一方面看,随着省界收费站的撤销,ETC的建设,大量收费人员面对转岗问题,而公众的服务需求最终要通过高速公路工作者来实现。建议可考虑增设ETC服务网点,强化网点的服务功能,在满足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可分担一些收费人员转岗的问题。
    (二)加强服务区监管与公众举报奖励。
    ETC通行模式普及后,车辆如要偷逃通行费,服务区将会是重点场所。而现有的服务区设备,缺少对稽查的支持。当前,服务区经济也成为高速公路的另一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公众对出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服务区不再仅仅满足加油、休息、如厕等简单需求,越来越多的服务区逐渐向商业综合体、特色旅游服务区等“服务区+”方向发展。而这与稽查中的“超时”查处形成矛盾。建议在服务区增设车牌识别器、车检器、全监控等系统,使服务区具备协助稽查的功能。
    另一方面,服务区现有工作人员基本按照服务需求配置,一般设有管理人员、保安、保洁、水电工、汽车修理工、加油站服务人员、超市营业员等工种,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难以发现偷逃通行费的异常行为。建议在服务区配置ETC网点、专职稽查人员,建立公众举报奖励制度,采取专业稽查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服务区的稽查管理。
    (三)强化录像抓拍设备。
    现有的录像由于抓拍距离过大、清晰度不够等原因,导致抓拍图像车牌难以识别等问题,给稽查举证带来阻力。ETC通行相对于MTC车道,车速更快,对设备的要求更高。再者,现有的录像抓拍系统着重抓拍车头部分,难以对拖挂车偷换车头等偷逃行为进行监管。建议加强录像抓拍系统,增设抓拍设备,对车头、车身、车尾等位置进行同步抓拍。
    (四)取消免费车辆。
    鉴于绿色车、跨省运输联合收割机车等免费政策也是部分车辆偷逃通行费的一个途径,且由于对免费车的人工查验耗时较多,影响通行效率,建议取消对此类车辆的免费政策,改由专业机构审核,对高速公路通行费采取补贴等方式给予优惠,在杜绝偷逃行为的同时,也可提高此类车辆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的通行效率。(陈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