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与联网收费的不解情缘 ——记重庆高速公路路网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师赵书丽

日期: 2019-06-01



 

工作之余的赵书丽。

    2002年成渝、渝长两条高速的正式联网,拉开了重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帷幕。2003年实现内环年票制,2006年实现渝籍卡管理,2007年实现计重收费,2010年实现内环外移,2012年实现ETC和绕城年票,2013年实现精确清分,2015年实现全国联网,2017年实现营改增一期和高速套餐优惠,2018年实现收费移动支付、旅游节优惠……10多年来,重庆高速公路生产联网收费系统的发展、进化、稳定运行,离不开默默在后面支撑的技术人员。
    赵书丽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在高速公路生产联网收费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她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懵懂丫头,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勇于担当的技术骨干。

前辈们教会了她啥叫“态度”

    2001年冬,还带着一身青葱学生气的赵书丽进入了重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领域,在有幸参与并见证了联网收费从人工收费到信息化管理的这一华丽转身后,一头扎进了联网收费这条漫漫长路,一路坚持到了现在。
    这一华丽转身之所以得以实现,与重庆高速第一代智能交通人历时5年多的筹备建设分不开。在近两千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中,赵书丽跟着老一辈交通人全身心投入项目当中,一步一步做测试,一点一点记录数据,一分一秒监测设备。不善言辞的前辈们就像一头头“老黄牛”,教会了她什么叫“态度”。

兢兢业业编织收费运营安全窝

    联网收费系统作为高速公路的生产系统,保障其稳定、可靠、高效运行是正常营运的基础。
    在路网不断扩大的同时,收费系统也在逐步成长,逐渐长成了包含密钥、收费、ETC、二义性、非现金等近20个子系统的庞然大物。这些子系统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路网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不断增加、技术难度不断攀升而人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让这些系统稳定运行?这让赵书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她对系统勤做预防体检,减少故障发生率,对每一个故障的产生都仔细分析其来龙去脉,并彻底解决。在日常维护中,她究竟进行了多少次路网故障深度分析,解决了多少疑难杂症,协调了多少次故障解决,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新开路段不断平稳安全地接入路网,收费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下来。
    今年是赵书丽踏进收费系统的第18个年头。18年来,她一方面兢兢业业做着生产收费系统的维护工作,为收费运营编织着安全窝,另一方面还不断进行着联网收费系统的进化、建设专项工作。从踏进收费系统以来,她参与了联网收费所有的项目,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工匠精神一一设计实施,力求“将传统技术应用做出新意,把新型技术应用做成范例”。在一往无前的行程中,她逐渐担起领航的责任。

 

两个月抢出紧急任务创造奇迹

    2013年下半年,三环南涪、涪丰石、沿江陆续密集接入路网,形成了三环相扣的复杂路网结构,虽然赵书丽手上还有几个正在进行的专项,但考虑到该项目的专业性和紧迫性,她仍然义不容辞地接下了多义性清分系统建设任务。
    面对这个开发建设周期相当短、软件实施难度相当高的考验和挑战,从7月接受任务到9月上线实施,她放弃了所有休息日,白天泡在车道做测试,检查抓取系统问题,晚上组织技术开发团队讨论故障原因,寻思解决方案,最终顺利在9月抢出系统。获悉这一消息,许多外省同仁都惊呼:“2个月抢出了解决多义性清分问题系统,完全是个奇迹!”
    2015年,实现ETC全国联网成为交通行业的头等大事。重庆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重庆还额外面临了车型、通行介质、年费次票的特情问题。赵书丽带着技术团队,每天踏着盛夏初升的太阳奔赴机房或是车道,踩着凌晨的星辉带着满身的疲惫回家,连续拼搏了半年,终于顺利联网。
    2017年下半年的路桥年票改革,又是赵书丽带着技术团队五加二、白加黑,终于抢在年底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

 

执着专注服务路网

    工作多年,周围也有很多人问赵书丽:“你怎么一直搞联网收费啊,女孩子搞技术很辛苦啊,何不换个方向?”她回答:“我觉得我可能还是适合搞技术吧,我觉得这是我能做好的事情。”
    很多人形容她有一种痴劲,这种痴是执着、是认真、是专注,她认真执着专注着联网收费系统的维护和建设,与路网一同成长。
    作为联网收费技术的日常管理维护人员,赵书丽一直秉持着为路网服务的宗旨,以勤做预防、事无巨细、切实解决故障的工作态度努力实践着一个技术工作者最忠实的信念——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作为联网收费技术的专项实施人员,她以其独特的钻研精神,从大事抓起,从小处入手,事必躬亲,从系统构架到项目实施,从需求分析到系统测试、使用培训,她无不以强烈的责任心一一设计、一一跟踪。
    “即便在这个高效运转的社会,在任何角落,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不在聚光灯下,他们低头钻研,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我相信一事精致,便能动人。”在赵书丽心中,始终有一种坚定,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坚定,支撑着她心无旁骛地迎接各种挑战。(黄亦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