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奉节县平安乡 道路通产业兴旅游旺 “四好农村路”变脱贫致富路

日期: 2019-05-01

奉节县平安乡公路网。奉节县交通局供图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
    这是奉节县平安乡真实的写照。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给这个地处深山的贫困乡带来了旅客,帮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打通‘四好农村路’,平安乡走在了脱贫致富的路上,原来住在山上的村民也陆续搬迁下来。”平安乡副乡长王乾坤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平安乡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越来越近。

关门山大桥通车了

    “今年开始,每年的1月22日都是平安乡村民的节日。”王乾坤说。
    2019年1月22日上午11点整,奉节县平安乡关门山,伴随着几声礼炮响,10多辆小汽车缓缓开上新落成的关门山大桥,围观群众爆发出欢呼声。
    在场群众无不热泪盈眶,关门山大桥通车对平安乡有着特殊的意义,几代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地处奉节、巫溪、云阳三县交界处的平安乡,被梅溪河分割成几个区域,村与村之间、村与乡之间没有道路互通,特别是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
    “看到屋,走得哭。”“隔山喊得应,见面走一天。”用这些话形容当时平安乡的交通状况并不夸张。
    “2017年前,村民到乡里就医、赶集,需经巫溪、云阳2个县绕行30公里以上。”王乾坤说,村民要先走到巫溪县文峰镇和云阳县上坝乡,再折返回到桃树村和长坪村,经过梅溪河上的“甩甩桥”(一座简易的吊桥),再从河谷往山上爬。“步行要4到5小时,开车也要2到3小时。”
    长坪村村民周本琼讲起了自己的伤心事。
    4年前,周本琼准备到乡场上买两头猪仔,5点钟天没亮就从家出发,早上9点多才到达乡场。买好后,周本琼吃了午饭后又往回赶。两个箩筐一边装一头猪仔,加上买的其他干货,一共七八十斤。走到“甩甩桥”时,周本琼一个趔趄,脚崴了,两头猪仔和部分干货也落到了桥下,人财两失。
    周本琼当时痛得走不了路,只好让附近村民去叫家里人来帮忙,“我最后一路哭着回去,晚上9点才到家,在家里躺了四五天。”
    这些心酸的故事随着关门山大桥通车成为历史。如今,村民到乡场镇骑摩托不到半小时,一桥贯通让天堑变为了通途。
    据了解,关门山大桥由一号桥和二号桥相连而成,其中一号桥长约90米,宽11米,跨度70米,二号桥与一号桥长宽相同,跨度65米。两座桥头尾相接,离水面垂直高度约40米。

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近年来,平安乡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通、组组畅。
    “3年来,平安乡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均在500公里以上。”王乾坤介绍说,2016年底平安乡实现行政村通畅率100%,2017年底实现撤并村通达率100%,2018年全县135个贫困村实现村组通畅率10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畅”。
    截止2018年底,奉节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1330公里(乡村道占比94%),其中水泥混凝土(含油化)路面总里程为5590.219公里,占比为49.34%。
    “‘四好农村路’建好是最基本的,还需要管好、护好、运营好。”王乾坤说,平安乡成立了农村交通管理所,有执法人员5名,负责对乡村道路的养护、路政、运政、渡口进行监管执法。乡政府还设置了里程长、路长、监管员、护路员等岗位,利用公益性岗位人员103人,管理50个组的乡村公路及附属设施,实现了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
    如何养护好“四好农村路”,同样是摆在平安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平安乡有三点创新。
    第一是机构创新。平安乡政府率先在乡建立养护所1个、村建立养护站12个、社建立养护组50个,完善了乡、村、社公路三级养护管理体系。
    第二是模式创新。平安乡组织引导辖区内企业,成立养护协会12个;通过招投标与承包户签订公路养护合同,实行承包养护;组织享受低保的村民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共计103人实施养护。
    第三是考核创新。平安乡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评比”的方式进行考核评比,其中养护管理考核占60%,交通民调考核占30%,其他考核占10%,将养护效果与建设计划挂钩。
    同时,乡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养护考核办法》,在12个村养护站和50个社养护组建立考核制度。考核分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根据养护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养护的质量等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年度优秀养护站、组和养护员予以奖励。
    在运营好“四好农村路”上,平安乡也做了大量工作。
    例如,把符合条件的“黑车”按程序改造为农村区间客运,实行农村区间客运公司化管理,将GPS安装作为农村区间客运投放车辆的“前置条件”,实现9座以下农客车辆GPS安装全覆盖。
    “不仅是平安乡,整个奉节县都建立了农村营运车辆安全监管体系,对全县农村客运实行单车安全服务质量考核制度,按考核结果实行油料(营运)补贴,考核结果太差的,会取消营运线路。”奉节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道路通产业兴

    除了影响村民出行,交通不便还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贫困。
    “我们没有产业,只能养猪,并且猪肉的价格也被压得很低。”长坪村村支书李庆华说,路不好猪饲料的运费高,商贩也不愿意来收购。“卖一头猪得花四个劳动力抬出去,商贩也故意压价,你不卖,还得费力抬回家。”
    “四好农村路”建成后,吸引不少外地公司来乡里考察,发现这个不起眼的贫困乡原来是产业的“沃土”。
    李庆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重庆珍西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村里发展起了350亩地的独活种植。“一亩地最低的产值都有3000元。”
    此外,珍西集团还在平安乡其他行政村发展了13126亩万寿菊。万寿菊可加工提炼叶黄素,花期100天,一般5-7天可采摘一次,每亩每年收入可达2700元。文昌村花农张朝珍告诉记者,他去年开始种万寿菊,第一轮采摘下来,1亩地就有500元收入,“比以往种土豆、玉米更划算。”  
    奉节县愚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做过市场调查后发现,皱皮木瓜既具药用价值,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向子村的土壤很适合种植。
    同时,考虑到木瓜生长周期较长,一般在四年才能投产,该公司采用“木瓜+辣椒”的套种模式,为村民免费提供辣椒苗和技术。
    村民贺之全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他家共种植木瓜38亩,套种了16亩辣椒,总收入超过5万元。
    建好“四好农村路”,平安乡的产业脱贫路也越走越宽。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732户2783人,截至2018年已脱贫647户2533人,未脱贫84户249人,返贫1户1人。

扶贫更扶智

    道路通后,到村里为村民提供蜜蜂养殖、脆李种植技术指导的农业专家与技术人员也越来越多。
    刘洪相是平安乡养蜂大户之一,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放着蜂箱。“一开始,我养蜜蜂是赔钱的。”2017年,刘洪相花2万元从贵州买回20箱蜜蜂,但不懂技术导致蜜蜂死亡率高。
    2018年,刘洪相又买下50箱蜜蜂。在市农科院专家以及奉节县农委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刘洪相不断改良养殖技术,第一季就实现了盈利3万余元。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对村民来说是‘立竿见影’的致富好项目。”刘洪相还成立了石板桥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30户村民参与到合作社,一起进行蜜蜂养殖。 
    王乾坤说,扶贫更要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道路已经内畅外联,平安乡还会邀请蜜蜂养殖专家深入村民家中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让村民们走出一条养蜂脱贫的致富路。”
    脆李也是平安乡大力发展的农产品。“四好农村路”建成后,市农委专家专门来到平安乡,成立了脆李产业发展专家组。市农科院果树专家也多次到平安乡实地考察、现场踏勘,征求百姓意愿,确立了种植区域。
    为避免种植品种杂乱,平安乡根据海拔划片规划品种,在海拔900米以下的文昌村、咏梧村栽种“巫山脆李”,在海拔900至1100米的林口、天台、平安、和平、双店、射淌、茨竹等村栽种“巫溪脆李”,在海拔1100—1200米的桃树、长坪及咏梧村部分区域栽种“羌脆李”。
    “发展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必须先行,我们提前布局修建产业路,人行便道硬化到户,都为脆李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王乾坤告诉记者,乡里面曾多次组织召开脆李栽种技术培训会,力求全乡实现标准化种植,目前正着力打造文昌、咏梧、桃树3个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
    平安乡还成立了脆李产业协会,实行统一定价收购、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营销,企业利润实行二次分红,保证农户收益稳步提高,打消农户对产品销售的顾虑。

村民从山上搬下来了

    桃树村村民张代禹自从去年搬进新屋后,一直闲不住,每天一大早就把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房子有40多平方米,是在政府的资助下建起来的。”张代禹难掩内心的喜悦。
    咏梧村村民朱光炳也是搬迁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在山上住了大半辈子的土房,做梦也没想到70多岁了还能住上砖混房。
    以前,朱光炳一家人居住在半山腰上,那里既不通公路,又缺水源,生活十分不便。“生活在这里,比以前好多了,用水用电不愁了,离乡镇也更近了。”朱光炳说,“搬下来确实好,娃儿上学方便多了,不仅路程短,还全是水泥路,下雨天走路也不担心摔跟斗。”
    “路通了,山上的老百姓也愿意搬下来住了。”王乾坤说,“四好农村路”建好后,平安乡政府还为搬迁群众提供工作岗位。如今,平安乡已建好14个安置点,集中安置149户。

这里也有诗和远方

    天堑变通途,油路修到户。
    荒山成金山,产业有支柱。
    土坯变洋房,不愁吃与住。
    那是什么地方,那是有诗有梦有远方的平安乡。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驻平安乡工作队联络员龚平用一首《那里有诗有梦有远方》为这里的山乡巨变点赞。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欣喜,平安乡的路通了,游客来了,文旅产业也火了。
    今年1月,平安乡双店村首个豆腐柴体验观光园对外开放。
    “豆腐柴是平安乡的特产,我们做旅游就要拿出最有特色的东西。”观光园负责人告诉记者,观光园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产业亮点示范为一体,也是全国首个豆腐柴体验观光园,总投资289.8万元,占地面积200亩,建设有豆腐柴文化长廊、青石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不说别的,就算有人给你投资,没路谁愿意过来玩。”该负责人表示,观光园还能为53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
    除了观光园外,平安乡还在打造川东游击队小镇4A级景区,预计今年国庆对外开放。
    “很多人知道‘江姐’江竹筠,却不知道他的老公彭咏梧。”王乾坤说,事实上彭咏梧也是川东游击队的重要成员,长期在奉节领导革命活动,后来牺牲在奉节和巫溪交界的鞍子山黑沟淌。
    “平安乡留下了大量川东游击队活动的足迹,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资产。”王乾坤透露,目前甲长大院项目已恢复重建,川东游击队浮雕群、彭咏梧纪念馆、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
    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表示,巫开高速也将修建平安乡连接道,今后旅游大巴能够开进平安乡,可以让更多乡亲吃上“旅游饭”。(崔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