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打造“超级工程”的新时代奋斗者》之一: 不忘初心的坚守

日期: 2019-03-01


    从难以置信的梦想,到充满期待的愿景,再到今日飞架粤港澳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一部历经跋涉的逐梦担当之作,是一群人不忘初心、追梦圆梦的执着坚守。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潮刚刚起步,香港的制造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虎门大桥、广深高速、沙头角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但是烟波浩渺的珠江口却羁绊了两岸的交往,阻隔了车辆的通行,延宕经济的交融,铁路到了东岸是“断头路”,公路到了西岸成了“肠梗阻”。能否有一座桥,从香港屯门最西部建到内伶仃岛,再到珠海的淇澳岛,香港实业家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兴建伶仃洋大桥的设想。
    改革开放以波澜壮阔之势,给中国带来了沧桑巨变。随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工程技术进步,梦想终成现实。200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2004年3月,“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前期办)正式成立,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前期办刚成立时,人员需以“借调”的方式加入,由于当时港珠澳大桥何时能够开建仍未有定数,加入前期办对很多人来说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朱永灵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舍弃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余烈舍弃了广东省交通厅的“铁饭碗”;苏毅舍弃了南方证券的高薪收入……
    在三地建桥,三地政府都要审批、签字,所有大小事情一旦涉及到三地,因为制度不同,经济、法律、文化甚至办事风格、行为习惯的不一样,导致协调工作多、难度大,朱永灵把自己当作“受气包”,笑称“自己的气度都是被撑大的”。
    办公室主任职位是一年一聘的,三地聘用文件的合同也是一年一签的,如果不是公正无私地去处理问题,不是激情澎湃地去对待事业,他可能早就被炒了“鱿鱼”。“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前期办所有同仁的初心,在最困难的时期,支撑着他们坚持到底。
    由于口岸模式、投融资模式等问题无法确定,推进曾一度陷入僵局。那是前期办最困难的一段时期,连续半个月,办公室电子邮箱里面连一封邮件都没有。本是文件往来不断的办公系统,连续20多天无待办文件记录。13名“元老”中的江晓霞设计师,有一天把手机落车上了,24小时都没发觉,因为没有人找她……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动摇,甚至约定自掏腰包,定期轮流组织培训沙龙等活动,广泛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走出去”’又“请进来”,与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和专家交流探讨。6年前期工作间,完成了51项专题研究报告,为协调解决大桥登录点、桥位方案、桥隧工程方案比较、口岸查验模式论证、投融资方案、通航标准及锚地影响、环境影响评价、中华白海豚保护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正式批准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桥的顺利落地再一次让梦想照进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给予更高要求与期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大桥建设,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他专程来到大桥香港段建设工地了解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央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区域更好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代表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使香港、珠海、澳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来源:《交通运输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向港珠澳大桥建设者学习的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