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 那人 那明月——假如他们再入渝
1000多年前的一天,25岁的李白,离开故乡踏上远游征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浪漫主义诗人,天生骨子里就有着浪漫的气息,于是乎,就这样上路了。
那天,船驶入江渝之地,他一袭青衫伫立船头,目光深邃而有神。眺望着翻涌的江水在月下波光粼粼,两岸的青山如黛,李白诗兴大发,作诗一首: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代重庆水运发达,作为入川的重要水路通道,坐船是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李白一生中三下渝州,从风华正茂,青春焕发,充满远游豪情,到暮年落魄,忧虑得鬓发皆白,月亮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他的人生历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奉节白帝之月是夔州月。“李白三过万州,读书饮酒于西山太白岩上”——在万州观赏到渝州月。“涪陵有渡曰李渡,以太白曾渡此,因此得名”——在涪陵观涪州月。“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明月峡”在今天的重庆主城广阳坝和鱼嘴镇相对处。明月峡中思明月,此月最是渝州月。
那时的李白,在逶迤千里的蜀道,在拔天倚江的长江之畔穿梭,在峭壁千寻、江流突兀看尽了奇险的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句句是蜀道之艰险,“枯松倒挂倚绝壁”,句句是绝壁之艰难。
如果李白穿越时空隧道,他会发现如今的三峡不再偏远苦寒。
一条条蜿蜒的高速公路,一趟趟飞驰的高铁,一座座横空的桥梁,重庆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一张张便捷的交通网,架设起一条条惠民的交通线,给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重庆,正在成为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如果古人们再来重庆旅游,必定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夜雨寄北》的李商隐,他没有看到北碚已经成为了重庆的颜值担当,6号线列车飞驰而过,把巴山和主城连接成半小时经济圈。
“遐想涪陵岸,山花半已残。人心何以遣,天步正艰难。”唐末,五代的画家贯休写尽涪陵天险。如今的涪陵,李渡长江大桥建成后,把李渡与南岸浦、江南三片联成一线,成为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重庆北站与涪陵北站,50分钟抵达。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杜甫笔下遥远的忠县,如今生逢其时,大有可为。长江黄金水道88公里横贯县境,万吨级深水港新生港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运,“大”字形高速路网已经形成,渝万高铁、广忠铁路项目也正在快步推进,便利的交通为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集群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浮动一百八盘紫,鬼门关外莫言远”,这是黄庭坚笔下的巫山南陵古道;“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这是白居易笔下苦寒谋生的巫山、巫溪地带。如今的这些地方,旅游业蒸蒸日上。奇俊秀丽的三峡风貌,大宁河景区百里画廊,红池坝姹紫嫣红云海茫茫……重庆着力打造“两巫一奉”旅游金三角,打造集高速铁路、公路、机场、旅游码头“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
“武陵旧路已非赊,秦晋光阴一缕霞……细栽桑柘胜桃花”。这是500多年前的酉阳,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如今,即将开建的酉彭高速公路将穿越武陵山区,连接乌江画廊、武隆仙女山等景点,被当地人称为“扶贫路”。
……
交通便捷带来的是景区的发展,景区发展促进的是人民的富足。蜿蜒盘旋的高速公路、跌宕起伏的高架桥、方便快捷的通村通组路,串联起来的是发展、富强和展望。
如果古人再入渝——
看啊,飞驰而过的轻轨服务城市,四通八达。春风得意轻轨疾,一日看尽渝州花。
看啊,水陆空货运交通运输方便快捷,为生活、购物提供了完善的平台。一骑红尘妃子笑,不如飞机半日达。
看啊,行千里,致远大,创新和发展指引着未来的方向。沉舟侧畔千帆过,便捷交通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