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扶贫进行到底——城口县沿河乡迎红村扶贫工作驻村队员袁野的故事
城口县运管所袁野参加扶贫。本人供图
一
今年31岁的袁野,是城口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一名运管员。在朋友圈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胖墩”。
袁野是个不懂拒绝的人。哪个科室有事需要帮忙,只要有人喊一声“胖墩”,或者在微信、QQ里留个言,他准能丢下手头的活儿,急忙跑去帮忙。
2015年8月,袁野被选派到沿河乡迎红村担任扶贫工作驻村队员。入户、核查、走访等,通过一年的努力,袁野对迎红村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地村民。
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袁同志对咱们就像自己的亲人,我们喜欢这样的年轻人。”
二
采访袁野费了一番周折。在电话里先是和他约在2018年6月13日下午4点,没想到他在村里主持召开土地确权和巴渝民宿规划会议。改在晚上6点,但一直到晚上9点,会还没结束。直到第二天上午我们才见面。见面后他就对我说:“杨老师,我只能给你一个小时,接着县里有个会。”
袁野说,前些年,迎红村原支部书记因工作懈怠,以权谋私,在种粮直补工作中弄虚作假,在群众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被开除了党籍。为重塑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乡党委书记吴雪飞兼任了迎红村第一书记,她要求党员和村社两级干部以新的工作姿态、工作成绩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这项工作中,袁野成了吴雪飞的得力助手。2017年3月,迎红村工作局面扭转,群众脱贫攻坚的热情再次激发。吴雪飞卸任迎红村第一书记,袁野接任第一书记。
担任第一书记后,袁野自觉地挑起了支部建设和扶贫工作的大梁。他经常在党员和群众中征求大家对党支部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良策。他还积极争取上面支持,引进金科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迎红村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巴渝民宿,而迎红村主要解决交通问题,民宿建成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占20%股份。在第一批10家巴渝民俗的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户的房屋拆迁遇到阻力,袁野就和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给他们讲建民宿的好处,就是要让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上午做不通下午再做,白天做不通晚上继续做,终于让村民同意了搬迁。目前,迎红村的巴渝民宿项目进展顺利。
三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18日在部分省区市脱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也是袁野写在笔记本首页的座右铭。
袁野告诉我,自从到迎红村干扶贫工作后,每每看到还有那么多的群众尚未脱贫,心里就不是滋味,也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
以前迎红村没产业,村民在家挣不到钱,不少青壮劳动力只好外出打工。因为没文化,往往进入煤矿、金矿等作业环境差、保护手段弱的企业打工,职业病危害严重。袁野摸底发现,迎红村有尘肺病人50多人,因病致贫的占50%以上。
“都是贫穷惹的祸。”袁野说,一定要想办法斩断乡亲们的穷根。
2017年3月初,六社的赵炳强,因尘肺病吐血,袁野从村里把他护送到县医院,从挂号找医生直到住进病房,一切周到备至。袁野的一个大学同学,拿出2000元想资助城口的贫困学生。袁野说,你给赵炳强1000元,给他救个急吧。
为了下一代不再贫穷,袁野使出浑身解数,动员本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资助失学儿童复学。一名从本村走出去在成都做生意的老板,拿出1万元委托袁野落实10个失学儿童复学。除此之外,袁野还联系广东、重庆主城的企业家来迎红村资助贫困学生。
2017年9月,袁野两年驻村时间结束,按规定他可以回城里的单位了,组织上也从市国土房管局选派了一名干部接任第一书记。但乡党委书记吴雪飞和县委副书记秦少波都希望袁野能留下来,甚至主动给交委主要领导打电话,希望袁野留下继续干。而此时的袁野也有回城的充足理由——妻子生产在即,迫切需要他回去照顾。但看着县乡两级领导的挽留,看着乡亲们脱贫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袁野最终选择了留下,当上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
四
2018年2月24日,袁野又挑起了迎红村党支部代理书记这副担子。谁知道袁野为此要面对多少困难啊!妻子去年10月生了个宝贝女儿,所在企业人手少,她产假刚满就上班,常常是早出晚归。说实话,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在身边,一起照顾这个家,一起照顾孩子呀!然而,袁野只能带着对妻子、对女儿满满的歉意,再次出征!
袁野,这个乐于助人,不懂拒绝的“胖墩”,在3年多的脱贫攻坚路上,始终捧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初心,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切实的行动,带领群众攻克贫困。
2018年9月,迎红村党支部成功改选,袁野结束了代理支部书记的使命,再次被组织安排留在迎红村驻村工作队担任一名普通队员。如今,乡亲们已经把袁野当成了迎红村的一员,他们习惯了每天看到一个墩实的身影在村子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