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三代11个铁路人 见证铁轨上的飞驰巨变

日期: 2019-03-01

1 月 21 日,钟洁在重庆西站站台上迎送列车。崔力 摄

    1月21日,是2019年春运的第一天,也是重庆客运段动车四队党总支副书记钟洁的生日。
    这天早上6点,钟洁从办公室的沙发上醒来。她昨晚快12点才接完最后一班列车,今天一大早又要参加春运首日集中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物资准备齐全、人员安排细节到位,她干脆睡在了办公室。“我的生日不是在春运中,就是在备战春运。”
    2019年是钟洁参与的第19个春运,她主要负责对职工进行列车安全、设备设施、服装、礼仪、妆容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在面对不同的线路、不同的车型时,能够迅速进入角色。
    钟洁是家里的第11个铁路人,她遵从父辈教导,传承了三代铁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铁路的热爱。

 

逢年过节
母亲的叮嘱从“多吃饭”改成“注意安全”

    身着蓝布铁路制服的中年人,带着一个扎着小辫、眼神懵懂的小女孩——这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中,依稀可见背景里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及碑座正面镌刻的毛泽东同志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
    照片中的中年人和小女孩是钟洁的外公和母亲,拍摄时间是1964年,地址是四川内江的梅家山公园,这张老照片是她家的“传家宝”,见证了成渝铁路从无到有的辉煌,也印刻着一个铁路世家的铁路情怀。
    如今,钟洁就工作在当年外公挥洒汗水的成渝线上。
    钟洁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看得最多的就是火车,呆在车上的时间比在家里还长。外公年轻时参与了成渝铁路的修建,后就职于工务系统从事党务工作;母亲是一名普通的车站货运员,承担着货运列车承运、组织协调站内装卸等工作。婆婆是车站助理值班员,与钟洁工作性质最为接近,她俩常常探讨客运工作的技能;公公当过运转车长,开过龙门吊,对地理常识总能娓娓道来。
    这个铁路之家,逢年过节谈论最多的还是铁路。钟洁的母亲已经把叮嘱从“多吃饭”改成了“注意安全”,提醒她既要注意“人身安全”,也要注意列车的“运行安全”。

 

以往春运查票扣子常被挤掉
现在进入美好的高铁时代

    从一名普通列车员成长为列车长,再走上管理岗位,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高原列车、和谐号……钟洁几乎经历了所有车种,也亲眼见证了铁路上飞驰的变化。
    1999年,钟洁从部队退伍后,来到重庆客运段成为一名乘务员。不久后,钟洁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春运,职责是跟随列车长查硬座车乘客车票。
    “不到十节车厢,走一遍,至少得花4个多小时。”回忆从前,钟洁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因为过道被乘客站满,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挤过层层人墙。”钟洁笑着说,那时自己的扣子经常被挤掉,所以之后每年春运,她都会提前准备好针线包。
    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现在硬件提升了,服务意识也增强了。D字头列车二等座超员不超过15%,即使超员了,也会提供爱心凳。G字头列车全程不超员。年纪大或行动不便的旅客若需要轮椅服务,可以拨打12306。”钟洁说。
    提升的不仅是服务,连列车上的餐饮条件也今非昔比。钟洁刚参加工作时,除了出发前车上配置的大米,肉、蔬菜,路上不会补给,不但不新鲜,而且口味单一。现在高铁餐车上有几十个品种的饭菜。
    对于钟洁来说,最高兴的还是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速度日新月异,就连列车制服也迎来了一次大变。去年,重庆客运段新制服亮相,夏季制服分为裤装和裙装,洁白的衣服,搭配丝巾等小装饰,让人眼前一亮。

 

同事眼中的“超级玛丽”
儿子已习惯妈妈过年不能回家

    1月21日,因为担心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不了解具体服务事项,钟洁从早上起来就一直忙碌到中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亲自示范,如何引导旅客、如何向旅客解惑答疑、迎送旅客时的标准动作……快到下午2点时,她才终于吃上了一顿正餐。
    钟洁的工作平时是每周单休,但春运期间必须随时待命,一旦出现客流激增或是加开列车等突发情况,就必须马上到岗。
    工作中,她是年轻“动妹儿”眼中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钟姐姐”,是能够超长待机的“超级玛丽”。
    但在生活中,自从成了一名铁路人,钟洁几乎没在家里过过年。对此,她13岁的儿子早已习惯。
    21日下午4点,当记者离开时,钟洁还是没能闲下来,她不断地叮嘱列车员:“春运期间列车线路有调整,必须在车上加大宣传。旅客回家心切,要比平时更耐心。”
    这一天是她的生日,但她心心念念地始终是工作,是乘客。(周尤 刘思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