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文明之花 这样绽放——记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重庆市车渡管理站

日期: 2019-01-01

 

市车渡管理站渝救援 113 轮在长江和嘉陵江巡航。市车渡管理站供图

    文明创建,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

    近年来,重庆市车渡管理站以创建高层次文明单位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迈出文明创建新步伐,谱写出车渡改革发展新篇章。今年更先后荣获“全国公路行业优秀党组织”、 “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称号,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追溯实现“双突破”的原因,大家可以发现,这是文明之花尽情绽放的结果。

 

以核心价值为源 丰润职工道德滋养

    “我们这届班子,在接过车渡发展‘接力棒’后,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强化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让精神力量得到应有的彰显。”市车渡管理站党委书记刘发文说。

    重庆市车渡管理站历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党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坚持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成效显著。先后涌现出“市级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市级先进工作者”“扶贫攻坚第一书记”“最美党员”“巾帼建功标兵”等先进模范。

    他们是怎么做的?

    车渡站党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与车渡干部职工特点相结合,把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创建的核心任务和最终目标,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站党委突出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纳入每年度工作要点,注重将“学树建创”活动、 “爱岗敬业、明礼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常态化,大力倡导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两路”精神、“铺路石”精神以及“江上活桥”精神。通过开展红色教育、道德讲堂、观看《辉煌中国》《杨善洲》电影等的方式,凝聚了建设富强中国的激情;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业务技能培训 750 余人次、技术比武 10 场次、轮岗工作近80人次、“上挂”锻炼10余人次,提供了自由、平等、公正的学习教育机会,促进人才培养和文明素质提升;通过建立帮扶困难职工机制、开展“五必访”、

公路志愿活动、向贫困儿童捐资助学、帮扶酉阳车田村留守儿童、向綦江赶水灾区捐款、重阳敬老、社区慰问“五保户”、“保护母亲河”等活动,充分营造和谐社会大家庭的氛围,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发挥了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以围绕中心为本 激发服务提质升级

    车渡管理站坚持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发展,紧紧围绕车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和重要活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使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让文明创建助推单位发展。

近年来,该站按照“抓创建、聚人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精神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保障经费支持。

    坚持渡运服务公益化,坚持“安全畅通,优质服务”,保持安全航行“零事故”,每年让利社会200多万元。特别是今年对北碚三土渡口进行了亮化、美化,新建了三胜红旗停车区、便民服务区和彩色防滑路面,安装了双筒防撞安全护栏、安全警示灯,同时采用大型LED显示屏实时显示路况及渡运信息,极大方便了渡运车辆的交通出行,受到渡运车辆和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渡口管理法治化,通过日常路政巡查、实时监控对战备码头路产路权保护,部分实施封闭式管理。

    坚持应急救援常态化,成功承办了全市 2018 年公路交通战备应急演练,大力提升应急救援水平。今年“7.13”洪峰中,渝救援113轮成功救助4艘船趸,为社会挽回经济损失 2000 多万元。

    坚持码头建设规范化,对主城区所辖 7 个码头进行了改造,建成战备物资集散平台 4 个、战备物资仓库 1个,战备渡口码头的应急保通能力大大增强。坚持船舶建造标准化,先后建造拖轮、趸船、巡逻

船 6 艘,报废老旧船趸 6 艘,基本实现“老旧船舶”向“标准化船舶”转变。

    坚持信息建设智能化,编制《“智慧车渡”建设方案》,“智慧车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

    坚持通洋项目品牌化,通洋公司注册资本金从 3000万元增资至 1 亿元,承建项目达 90 余个,有 2 个大中修项目被市交通局评为全市“优良工程”。

 

 市车渡管理站三(圣)土(沱)码头场景。市车渡管理站供图

以挖掘文化为魂 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进重庆市车渡管理站,一幅幅弘扬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新风的宣传展板,分布每层楼道,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明文化氛围。步入新建成的重庆公路文化展厅,车渡管理站提供的 5 艘船模,车渡职工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前些年,随着桥梁建设的加快,市车渡管理站所辖公路渡口关闭了6个。怎样激发职工的精气神,更好地展示车渡形象?这些年,车渡站在市交通局、市公路局的大力支持下,7对渡口、15个码头全部作为战备公路码头予以保留。

    与此同时,站领导班子积极实施“文化兴站”策略。通过大力创作富有车渡特色的音诗画《我们的答卷》、舞台剧《移动的桥梁》、历史纪录片《江上活桥》《山水重庆·大美活桥》、歌曲“车渡人之歌”,出版纪实画册《新史记·江上活桥》、职工征文集《心随梦远》,举办建站 55 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多次修订《工作手册》,组织职工到铁山坪、长寿等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到红岩村开展党性教育,编印党建、廉政类宣传册,打造文化走廊,推行车渡 logo 标识并广泛应用,经常性开展“不忘初心,做新时代车渡人”演讲比赛、“两学一做”知识竞赛以及运动兴趣小组活动、工间操等活动,凝聚人心合力,以文化人深化了文明建设的作用发挥。

    以细胞建设为要 全面展示车渡形象意识形态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市车渡站在 2006 年创建为重庆市“文明单位”后,成功通过复核并长期保持该荣誉称号。他们又先后成功创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集体”“巾帼文明岗”“五四红旗团组织”等 7 个称号,正在积极创建“重庆市交通运输生态文明示范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局属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重庆通洋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巫溪、合川两个大中修项目先后被市交委评为全市“优良工程”,荣获“全市交通行业第八届筑路工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诚信施工单位”、“最美班组”“最美工匠”等,树立了值得信赖的“通洋”品牌。

    他们不断加强文明建设,在干部职工中广泛传播文明和谐新风尚。在所辖渡口、码头、办公场地,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LED显示屏以及运用新媒体的方式,大力宣传党的主张;把握“互联网+”趋势,定期向中国公路网、重庆公路公众信息网上传新闻报道,管好用好网络文明阵地;每年撰写一批高质量政研论文,积极向《中国公路》《重庆交通》《重庆公路》杂志投稿30余篇,充分借助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中国公路网等主流媒体,华龙网、上游新闻APP等新媒介刊发新闻宣传稿20余篇,多视角宣传展示车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倡导职工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管好微信工作群;组织党员进社区,参加环境整治、向市民进行文明劝导,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 (谢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