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抢抓发展机遇促进路地共赢

日期: 2018-10-01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建华:

    铁路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建设是城市格局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动力,也见证了长沙从小城到特大城市的转变。长沙建成区从1911年的不足5平方公里,增长到2017年的550平方公里,呈“一主、二次、六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发展。现在,长沙1.5小时到武汉、南昌,2.5小时到广州,3小时到深圳、香港,4小时到上海、杭州,5.5小时到北京;在高铁开通前,长沙对外客运出行铁路占比不到5%,开通后铁路客运量从2009年的1479万人次提升至2017年的2926万人次,铁路出行占比提升至27.6%。可以说,铁路的飞速发展助推了长沙经济的“加速度”,推动长沙成为了内陆开放高地,扩大了长沙区域经济影响范围。
    这是路地共建,促进了路地共赢的结果。一是在建设中,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与铁路规划的对接,构建新型交通体系和发展空间。在总体规划和轨道线网规划编制中,充分预留、衔接铁路线网规划和交通枢纽;通过提前规划、主体同步实施,实现内、外交通的无缝衔接;京广铁路长沙站引入长株潭城际、地铁2号线、3号线,形成多制式综合枢纽;以长沙南站、长沙西站规划建设为契机,高品质引领片区建设。如今,近50平方公里的高铁会展新城正逐步打造成为五大理念先行区、开放崛起新高地、品质长沙新标杆。规划建设面积约34平方公里的高铁西城,定位为协创智汇谷,活力未来城。
    二是充分利用铁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实现城市利益和铁路利益的共赢。针对长株潭城际开通以来客流量不太理想的问题,探索提高发车密度、推行“一卡通”等优化措施,客流提升效果较为明显。为提高长株潭城际铁路及石长铁路利用效率,规划建设乌山联络线,谋划开通城际列车,在增加客流、方便出行的同时缓解京广铁路客货运压力,提高铁路资源利用率。投入约60亿元,将南、北货站搬迁至金霞地区。新长沙北站有效解决了原有铁路货站用地、空间不足问题,并通过与长沙港的水铁联运提升了货运效益。
    三是促进铁路项目与配套建设的高效落地。在武广高铁建设过程中,为保障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快速推进,我市筹集资金1.1亿元,提前1个多月交地,保障了铁路建设用地。在沪昆高铁建设过程中,为全力支持铁路发展用地,我市将300多亩已签出让意向为20多亿的土地,无偿划给沪昆公司作为铁路用地。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长沙铁路线网规划,构建长沙“双十字”高铁网络,统筹规划城际铁路网络,以3+5城市群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石长铁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等既有资源,规划长岳、长益常、长娄、长衡、宁韶等城际铁路,形成1小时城际出行圈,促进全省经济协同发展。

 

市域铁路城市化发展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辉:

    中国中铁在铁路总公司领导和支持下,积极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下属子公司中铁二院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完成成都、重庆、贵阳等城市市域铁路规划、建设。目前,成都、重庆市域铁路规划正在分步实施,成都利用既有成灌、成绵乐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成效显著、社会反响积极良好;重庆利用既有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开行市域列车已完成设计,即将付诸实施。
    重庆市域铁路网初步规划1571公里,分利用干线铁路、市域铁路两类,其中规划新建“两纵一横”市域铁路229公里。市域铁路网对重庆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影响巨大,市域铁路网覆盖重庆主城9区+外围12区,吸引人口2300万人。预计2030年开行公交化列车429对/日,承担主城与周边城镇客流约220万人次/日,形成0.5h市域铁路公交圈,可有效缓解主城区与外围市区交通拥堵。
    重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规划2020年重庆市可利用成渝高铁、遂渝铁路、渝利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铁路、枢纽东环线(含机场支线、单改双后的黄茅坪支线)等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线网规模1232公里,既有铁路改造投资约90.4亿元,可提供公交化列车353对/日的运输能力。2017年5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重庆市共同批复了重庆市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方案。目前初步形成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列车方案及开行措施。
    利用既有成渝铁路重庆至江津段市域铁路进行改造。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铁路,铁路沿江而上,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其改造理念是:“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让老线焕发青春;提升山水颜值,找寻乡愁记忆;提升交通功能,形成贯通重庆站与重庆北的市域铁路通道;可持续,改造中结合TOD上盖开发平衡投资、运营补亏。改造工程线路长度65公里,车站14个,其中加站5个,工程投资约86亿元。改造效果为:客运能力20万人/日,开行64对市域列车。
    成都市域铁路网规划1277公里,分利用干线铁路、市域铁路两类,其中规划新建市域铁路691.8公里。市域铁路覆盖12区+8市县,辐射成都平原城市群8个地级城市,辐射和吸引人口3700万人。预计2030年开行公交化列车510对/日,承担主城与周边城镇客流约260万人次/日,形成1h市域铁路公交圈,可有效缓解主城区对外通道交通拥堵。2025年前,利用成渝高铁、遂渝、成绵乐铁路等干线铁路+枢纽环线+成灌、成蒲、成彭支线等市域铁路,形成1环8射550公里的市域公交化列车铁路网,改造投资约105.7亿元,可提供公交化列车360对/日的运输能力。

 

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公交化运营

 

成都市委常委刘守成:

    成都市会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研究利用既有市域铁路及国铁干线富余能力,充分发挥其速度快的优势,打造投入少、见效快、功能强、辐射广的铁路公交化运营系统,形成市域30分钟和成都平原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并全力构建市域铁路、国铁干线、城市轨道“三铁”融合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6年9月组织审查了成都铁路公交化运营方案,2018年2月组织专题研究成都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有关工作,2018年3月在蓉组织召开预可研审查会并赴现场实地踏勘,给予成都铁路公交化发展大力支持。
    成都铁路公交化运营方案的思路是:利用国铁干线富余能力加密开行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公交化动车。其范围:以成都为中心,辐射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乐山、雅安7个城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7.9%),总人口3700万人(占全省45%),经济总量2.1万亿元(占全省63.6%)。一期:2022年,形成1环7射,成绵乐北段、成绵乐南段、遂成、成渝高铁、成自高铁、成灌(彭)、成雅、枢纽环线,共计850公里(市域560公里)。二期:2030年,形成6条线路,成昆铁路、货车外绕线、天府站经新津至蒲江、青城山至新津、彭州至什邡、成都至绵阳城际,共计420公里(市域300公里)。
    成都铁路公交化运营以票制协同、安检互信、数据共享为目标,对部分站房、闸机实施必要的改造。线网上的成都铁路枢纽环线可支撑实现与各方向铁路的有效转换,是公交化运营的基础。成都铁路枢纽环线全长56公里,高效衔接7条放射铁路干线,改造后共有14个车站(改建6个车站、新建8个车站),平均站间距4公里,与城市地铁、轻轨、常规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统筹规划建设,实现无缝衔接,确保铁路公交化运营与城市公交体系高效互通、便捷换乘。
    2016年9月,成德动车公交化运行,发车密度从初期16对/日提高到目前38对/日,较公交化开行前日均客流量增长200%;成灌铁路发车密度从2016年初的21对/日提高到32对/日,较公交化开行前日均客流量增长75%。同时,我市正加快推进10组CHR6市域动车组购置工作,用于成灌、成彭铁路运营,力争年内实现日均开行60对动车组。
    2017年7月,成灌铁路犀浦站在全国率先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信、同台换乘”的创新突破,换乘时间由10分钟缩短至2分钟,换乘距离由300米缩短为零换乘;2017年11月成都东站实现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铁单向信任铁路安检”,铁路旅客换乘地铁无需再次安检,换乘效率提升5倍、安检投入减少70%以上,受到社会广泛好评。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召集全国20个重点城市在蓉召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现场会,80多位代表实地体验犀浦站“安检互信、同台换乘”的实施效果,给予一致好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