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重庆交通

重庆铁路枢纽与城市空间格局

日期: 2018-10-01

   

10 月 12 日,在重庆渝州宾馆举行的市域铁路与城市发展论坛现场。 袁志强 摄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何华武:

    按修编后的重庆铁路枢纽总图,未来,重庆将形成衔接18 条干线的大型环形放射状铁路枢纽;将形成“四主两辅”客运站布局,主要客运站为重庆、重庆北、重庆西、重庆东站,辅助客运站为璧山北和南彭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及方向性客流转换点,将重庆、重庆北、重庆西、重庆东站建设成现代客运枢纽站和城市对外的窗口;铁路与城轨系统良好衔接,如重庆北站将与 3 号线、轨道环线、4 号线、10 号线等 4 条轨道线路衔接,重庆西站与城轨 5 号线、环线等衔接。总图还明确了近期 2020 年主要工程,即渝昆、西渝、厦渝高铁引入工程及开行市郊客车相关改造工程。
    重庆铁路枢纽总图最突出的创新点是:客运站及其衔接线路兼顾城际和市郊(域)列车客运作业,按照购买服务方式开行市郊客车,站、场、所预留综合开发用地或上盖空间物业,支持铁路企业进行土地综合开发。
    重庆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研究亮点突出,但也存在需要深度思考、研究解决的短板,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用好高铁的能力,二是未见预留成渝磁浮高铁引接条件。
    因此,其下一步需要深化研究的课题有 6 个:一是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线路资源?根据总图规划研究,高铁线路混合能力150对;预测高铁最大开行对数,2030年91对,2040年120对。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设计、建设高铁,能否兼容市域快速客车运行?开行对数能否达到200对?回答是肯定的。京沪高铁等线列车开行实绩已超过150对。日本繁忙区段,东海道新干线日开行达220对,东北新干线达240对。为了实现“以站招商、以商建城”,与城市空间格局耦合,更多交错停站,方便游客乘降也应作为常态。
    二是如何实现“内轨外铁”布局衔接?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通过在市中心区域构建铁路客运枢纽站,城轨和快速铁路良好衔接与分工,能够实现旅客便捷换乘与出行。市内以城轨为骨干疏解方式,高效完成枢纽客流集散,有效减轻市区地面交通压力;市外依托快速铁路、实现市郊、城市间长途旅客的快捷出行,并通过城轨交通网串联起来,实现快速铁路间长途客流便捷换乘。在城市总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铁路与城轨交通资源的协调结合,将铁路设施布局有机融入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及城市空间形态之中。也就是“内轨外铁”。
    三是如何构建客运站为商服综合体?将客运站由传统单一客运业务转变形成客运、商服综合体,使其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良性循环。通过发展TOD、SOD模式,即以综合枢纽站、场为中心,对上盖及毗邻地块进行综合开发,物业及商务收益弥补建设成本及运营支出,实现客运站的多维互动与协调发展。重庆沙坪坝站、深圳前海车辆段上盖等,都是很好的尝试。
    四是如何充分应用城市地下空间?面对征地拆迁越来越难,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公众重视,地下空间的应用优势越来越被凸显。如:天津至天津西下穿海河地下直径线、深圳北经福田至香港西九龙37公里路段、长沙浏阳河路段、广州金沙洲路段、石家庄以北进城路段等等,通过地下通道引进城市、过城区、经敏感点等环境约束路段,解决了环保性能等诸多难题,是发展趋势。
    五是如何实现铁路走廊的多线多用,从而充分利用铁路资源开行市域列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规划和建设中不能在走廊上只有列车通过,忽视居住区旅客乘降,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资源,实现铁路走廊的多线多用。重庆西至重庆北市域列车的开行,是很好的示范。
    六是如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成渝磁悬浮交通引入条件?高速磁浮交通技术利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而取消了轮轨,采用直线电机驱动,克服了传统轮轨铁路提高速度的主要困难,其运营速度达500公里以上。建议重庆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成渝磁悬浮交通引入条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