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着力”开启水运发展新征程
“2017 年,航运对沿江产业布局优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全市水运工作报告 指出,全市水运行业完成基础建设投资 35 亿元。完成货运量1.85 亿吨、货运周转量2126 亿吨·公里,分别增长 10.8%、13.2%;完成港口吞吐量1.97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129 万标箱,分别增长13.6%、12.2%;完成客运量 866 万人次、增长15.5%,水上都市游连续两年增幅超50%。水路货运周转量占综合交通比重达63%,周边地区货物经重庆港中转比重达45%,全市90%以上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
2018 年的目标任务是: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 亿元,完成货运量 1.96 亿吨、货运周转量2338 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2.15 亿吨、集装箱140 万标箱,四级以上航道通航保证率达95%以上,杜绝一次性死亡失踪10 人以上事故。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着力推进航运转型升级。积极推动长江涪陵至朝天门4.5 米水深航道整治,加快推进嘉陵江草街库尾一期、乌江白马至彭水和库区东溪河、磨刀溪、汤溪河等重要支流航道整治,基本建成涪江潼南航电枢纽,开工建设嘉陵江利泽航电枢纽,有序推进涪江双江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涪陵龙头、江津珞璜、万州新田等枢纽港后续建设,大力推进忠县新生、武隆白马、合川渭沱、永川朱沱等重点港口建设,实施老旧码头提升工程,新增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能力600 万吨、30 万标箱。继续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拆解退市老旧运输船舶80 艘,新建三峡船型船舶60 艘,全市船型标准化率达到83%。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大力推广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甩挂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航运整体发展质量。
着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执行“日周月”隐患排查制度,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强化区县属地责任,落实安全风险定期排查制度,完善水上安全监管联动机制。严格企业经营资质核查和营运船舶定期复核,坚持首查必罚、推动执法“清零”,严格实施约谈问责、挂牌督办等制度,坚持严管重罚、三责同追。深入推进“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时段监管,严厉打 击超限超载、冒险航行、非法载客、违规作业和非法夹带危险品运输等行为。全面完成危化品港区“三 年整治行动”。完成200 艘客渡船更新改造任务, 有序推进全市3000 吨以下船舶专项整治,突出抓好嘉陵江流域砂石船舶专项整治和技术复核。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速推进主城化龙桥、合川基地二期建设,加强应急装备管养。深化与救捞企业、救援专家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大力开展联合演练,提高水上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着力提高绿色航运水平。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建设,完成32 座码头、39 艘趸船环保改造和川维危化品洗舱基地提档升级。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加强重点船舶排污监测。强化环保执法监督。加快江海直达船型、三峡升船机船型和乌江过闸船型研发,推进运输船舶LNG 动力改造和景区客船纯电动力改造。加快港口码头岸电设施改造,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建成水上交通信息综合平台,推动移动智能终端在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开发应用。
着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延续营改增补助、集装箱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做好航运市场运行监测数据发布。加强航运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春运、节假日、草街船闸检修期等重点时段运输组织协调。继续加强与三峡通航局联席会议机制,做好三峡船闸检修期我市煤炭、成品油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千方百计推进船检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水上交通法律法规,推动修订《重庆市水路运输管理条例》,争取出台《老旧码头技术检测评估管理办法》。推进水上交通行政许可标准化。
着力强化行业自身建设。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深入发掘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 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