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国内首例高铁站上的城市综合体
□ 刘震 李松
2011年5月8日早晨,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沙坪坝站送走了最后一班列车——5608次列车。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消失在这个运营多年的火车站,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抹记忆。
如今,她要回来啦!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沙坪坝站被规划为重庆至成都的始发站,将重新担任起重庆铁路客运的重任。
从2012年12月28日开始,由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设改造的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项目的车站主体工程,截至目前已全部完工,成渝客专试验列车已于2017年12月7日驶入车站开展联调联试,项目预计在2018年春节前正式开通。
作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项目是重庆市重大利民惠民工程。该枢纽项目开通后,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将从目前的1.5小时缩短到1小时左右,且实现高铁、轨道、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间的无缝换乘,同时新增2800个停车位,对缓解沙坪坝核心区的停车拥堵及缩短成渝两地的距离具有重大意义,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沙坪坝站候车大厅 李松 / 摄
“交通宝盒”沟通南北铁路网
沙坪坝站的往“事”今生
沙坪坝站建于1979年,在此之前,沙坪坝全区境内并没有铁路。
直到1972年,襄渝铁路动工,随着这条从湖北襄阳到重庆,沟通西南重镇重庆与华北的中南内陆一大铁路交通命脉于1978年6月全线正式通车,从此,沙坪坝境内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铁路。
沙坪坝站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紧邻重庆三峡广场。这个重庆铁路的重要“交通宝盒”,在沟通全国南北铁路交通网络方面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曾经是湘渝线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
昔日的沙坪坝站昼夜都相当繁忙,每天有28对列车停靠,日发送旅客最高峰达到1万余人,年发送旅客120万人。
随着重庆市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重庆第二客运站——龙头寺火车站运行,重庆则拥有了两个条件较完善的客运车站。沙坪坝站也由此卸下重任,旅客发送业务逐渐被分流到龙头寺火车站,而开往武昌、郑州、乌鲁木齐、太原、广州的列车也被移到龙头寺始发,途中不再经过沙坪坝站。
2011年5月8日,随着最后一趟开往南充的绿皮火车驶出,沙坪坝站从此进入了规划改造期。
她“走”了!作为湘渝线的重要一员,她曾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她不得不“走” !由于建设历史悠久和其他种种原因,沙坪坝站及周边区域不仅在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环境、建筑形态等方面已经与城市中心区不协调,同时较低的土地利用率已不符合枢纽车站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城市中心区核心功能的释放,影响沙坪坝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12年12月28日,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开工。重振旗鼓的她“复活”的机会来了!
未来,随着成渝铁路客运专线的引入,以及轨道交通九号线和环线的规划建设,沙坪坝站被规划为重庆至成都的始发站,将在区域承担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同时还将扮演重庆城市门户的重要角色。
巧用空间 原址构建新型立体交通枢纽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老树展新姿”
在重庆“十三五”规划里,“米”字形高铁体系规划就格外显眼:五年内,在成渝高铁的基础上,重庆将建成渝万高铁(西向)、郑万高铁(东北),同时加快渝昆(西南)、渝西(北向)、渝怀高铁(东南)前期工作,确保“十三五”初期开工建设;加快渝贵高铁(南向)前期工作……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如同沉睡已久的雄狮,如同“老树展新姿”,担负着保障铁路运营安全、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任。
匠心独具
保老城区风采依旧
在沙坪坝站项目准备阶段,由于考虑到需要兼顾地形复杂多变、美化城市形象、保留历史风貌等因素,一度给建设团队带来很大的施工难度。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承担项目建设改造任务的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志明、副总经理何川、项目技术负责人易兵和他们的团队几易其稿,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构造新型的立体交通枢纽,在沙坪坝站旧址上挖个大坑,即通过对项目周边城市道路改造升级,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铁路站场上部空间、城市道路空间,地面上下都要建楼。
不再一味占用大面积的平面建枢纽站,而第一次从空间上着手,打造立体交通,既节约了土地成本,也兼顾了地形复杂的现实因素 。
“沙坪坝枢纽站的基坑面积达6万多平方,最大深度达47米,离周边的高层建筑最小距离仅6米,是全国都罕见的超大型基坑。”郑志明表示,在刚开始构造设计图时,考虑到各种因素拿不定主意,后来从重庆山城理念里面获得灵感,才最终定下来。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 贺子毅 / 摄
精益求精
挑战“亚洲最难、最复杂”地下工程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业内称她为“亚洲最难、最复杂”的工程。在老城区里“动刀子”,一个基本前提是不能对既有建筑造成破坏,这就意味着某些工程只能在极为狭窄的空间内作业,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针对地下体系复杂、建筑密集等难题,交通枢纽集团为此请来了国家消防研究所等国内顶尖专家团队会同川渝两地消防研究人员共同商议制定具体措施,借助BIM技术,运用提前规划、重点模拟、化繁为简等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的复杂性。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它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因而沙坪坝铁路枢纽综合改造项目也是上榜了《2017重庆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重点工程。
争分夺秒
众志成城应战“超级工程”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全国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其工程量之庞大不言而喻。在这片建筑工地上,高峰时期有将近1500名建设者参与该工程的施工与建设。
小小的指挥部里,安全、环保等专题会议开了无数次,7名局指挥部人员全天24小时轮流值班。为了控制扬尘、噪音、灯光污染,他们选择白天爆破,晚上绑钢筋;沙坪坝创建卫生城区,他们想尽办法控制扬尘;工地附近的重庆八中学子高考,他们愿意“零噪音”。
曾参与过亚洲第一大站“郑州东站”建设的尹红斌,此次是沙坪坝项目中的技术员。每天7点过,他就得花上个把钟头到工地清点工人到岗情况,然后放线、并负责人员调配等工作。
晚上到家,累得倒在床头就能呼呼大睡,妻子心疼他,便专门辞职为他洗衣做饭。纵使如此,他也有近一年未见到自己的父母,年幼的孩儿也只能通过电话叫声爸爸。说到这,尹红斌的眼眶有些湿润起来……
在项目指挥官眼里,他的每一名战士都在尽力克服这重重困难,不论是身体上抑或是精神上的。毕竟,他们正参与智造沙坪坝的“历史性变化”,一切都是值得的!
高铁车站+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物业开发
传奇枢纽 未来可期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对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的一次探索,是国内首个在高铁车站上盖物业的案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上盖物业开发、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城市道路改造、高铁站房及站场改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
截至目前,城市道路工程进度方面,站东路下穿道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站南路隧道除路面工程外,其余全部完成;天陈路下穿道及D连接道已全部完成;站南路东段完成全部工程;站南路高架桥完成全部工程;东连接路高架桥完成全部工;2#天桥主体结构已完成,剩余部分楼梯;三期交通转换二阶段相关工程完成第一次转换。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接触网施工现场 朱林国 / 摄
助力经济腾飞
打造铁路综合枢纽商业化楷模
2016年9月1日凌晨,沙坪坝铁路枢纽完成首次“加盖”。
2017年3月底,沙坪坝铁路枢纽“加盖”工程基本完工。
2017年10月,结构上盖的主体结构全部完成,防水工程完成80%。东连接上盖桥完成全部工程。小广场上盖桥完成全部工程。铁路站场改造景观围墙剩余刀刺滚笼,其余工程已全部完成。站房方面,已完成站房主体结构、网架、金属屋面、桥架安装及二次结构,天窗安装完成,候车大厅铝条板全部完成,幕墙完成90%。
2017年11月,铁路工程进入装修收边收口阶段,安装工程基本完成。枢纽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开通相关装修及安装工程完成约60%,其中进站通道、换乘大厅、出租车场安装工程全部完成。
这座立体交通换乘枢纽的平街一层(地面部分)的建筑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分别为约2万平方米的地上铁路站房等房屋建筑,以及在高铁站上方布置的六栋超高层建筑和商业裙楼(上盖广场),其项目开发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枢纽一旦建成,沙坪坝综合枢纽站将成为集交通、生活、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建筑,为市民提供更加宽阔、优良的生活和休闲场所。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成功“加盖”,意味着此后沙坪坝商圈将不断向南扩展。从西往东依次将修建西侧3#楼、 中部1#楼、 东部2#楼,以及在东连接道靠近八中地块布置了4#楼。而“盖子”上高达217.8米的两栋48层双子塔将成为沙坪坝商圈新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上盖将拓展三峡广场,新建商业及休闲设施。
此外,传奇枢纽的成功更是一次对我国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对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的积极探索。标志着国内首个在高铁车站上盖物业的案例成功落实,对于今后全国其他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具有极大的经验借鉴作用。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其上盖部分的商业业态配置是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整合,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重庆城市综合一体化的发展,铁路综合枢纽与城市的联系愈发紧密,沙坪坝站多样的商业功能在区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立体交通典范
无缝换乘一体化、市政道路畅通八达
2017年10月,重庆沙坪坝综合换乘枢纽主体完工,已开始装修。
2017年11月15日,沙坪坝站正式启动静态验收工作。
2017年12月7日,成渝客专引入重庆枢纽(含沙坪坝站)联调联试开始。沙坪坝站作为集铁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面交通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了地下7层空间,衔接了成渝客专、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其地下7层分别是负1层为公交车站,负2层为出租车站和高铁站台,负3层为人行通道,负4层为高铁换乘厅,负5层为出站通道,负6层为轨道站厅,负7层为轨道9号线站台。且每层都设有地下停车库, 总共达到4300个停车位。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设置了综合换乘厅,贯穿地下负1层至负4层,并辅以智能引导系统,方便旅客快速找到自己想去的方向,不会走错。作为高铁客运车站,整个地下部分除了候车厅、售票厅配备有10台自动售票机、32台自动取票机和34台自动进出站闸机外,候车区和站台层也配备了8台无障碍电梯、13台自动扶梯方便旅客乘降。
乘客从负4层进入高铁换乘厅购票后,可乘扶梯前往负2层乘坐高铁;在负2层下高铁,可直接换乘出租车,或乘自动扶梯可至公交站、出租车站台及地面广场等地。各主要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均在100米以内,将实现零换乘。在负6层,乘客还可通过通道乘坐轨道1号线、环线,步行距离在200米左右。在负7层,新建的轨道交通9号线也将成为人们通往市内的重点换乘对象。
当然,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不仅仅是新增一个交通枢纽,还将迎来交通路网的大变化。
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改造工程的建设以最大限度扩大区域交通通行能力为原则,采用立体空间布置,尽量避免平面交叉,提高道路通过能力和通行安全。因而,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还将对车站周边站东路、站南路等8条交通道路实施新建和改建。
“沙坪坝铁路综合枢纽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着力打造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人性化、一体化换乘的建设理念贯穿项目始终”,谈到项目通车节点的到来,交通枢纽集团董事长郑志明兴奋地表示,“这个项目寄寓着我们对成渝两地五千万人口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憧憬。项目开通后,不仅从时间上拉近了重庆与成都三分之一的距离,还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成渝两地一小时互动,也是我们重庆交通建设者对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宏伟目标的新年献礼。"
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立体空间示意图
提升客运枢纽格局
成渝高铁串联中西部铁路路网
自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后,由于改造施工进度影响,成都至重庆的高速动车组只能停靠重庆北站,在成渝两地的运行时效上有了一定影响。但是未来沙坪坝站将主要办理成渝高铁的客运业务,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也将进一步缩短,川渝经济区覆盖范围内的群众交流、资源利用、商贸往来的机遇空间将更为广阔。
新建的客运车场——成渝铁路客运专线沙坪坝站场,按5台(面)7线规模设计建设,其里程范围为 DK295+962(桥头)-DK297+355.87(隧道口),线路长1.414公里。也将更加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2017年11月15日,按照成都铁路局前期公布的静态验收方案,铁路部门专家和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利用十天时间对沙坪坝站及配套工程的铁路轨道、路基、桥涵、精密工程测量和声屏障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在静态验收结束后,成都铁路局还对站房客运服务设施、生产调度系统、消防安防设备、铁路各专业设备开展动态验收和联调联试。如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倍受关注的沙坪坝站有望在2018年春运前开通投用。
未来,成渝高速动车组经璧山后可以不再进入重庆北站增加运行耗时,沙坪坝站开通后成渝高铁可以直接通过重庆铁路枢纽引入,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也将从目前的1.5小时压缩到1小时左右,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渝一小时交通圈。
届时,高铁车次也将从现在的每天24对增加至40对以上,且绝大部分成渝高铁车次都会从沙坪火车坝站出发,重庆北站只保留小部分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