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交通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新春走基层·巡礼新工程|上千建设者奋战一线 确保成渝中线高铁中梁山隧道年内贯通

日期: 2025-02-08

“砰!砰!砰!”

2月7日上午8时,即使天空飘着细雨,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王斌仍爬上高达3米的凿岩台车,钻进控制室。按下启动按钮,凿岩台车发动机轰然响起,王斌熟练地操作着手柄和各种按钮。

在凿岩臂的轰鸣声和碎石的碰撞声中,成渝中线高铁中梁山隧道继续向前掘进。

今年,成渝中线高铁将迎来主体工程收官,全线重难点及控制性工程——中梁山隧道也将实现全隧贯通。2月5日,中铁十二局成渝中线铁路项目部1200余名建设者与200余台大型机械同步投入作业,率先在全线奏响春天里复工复产的“奋进曲”。

凿岩台车以每天3米的速度开

凿岩台车操作手王斌,31岁,福建人。

“我大年初五就返岗了!”王斌说。经过岗前培训和对台车进行全面保养后,他才能驾驶这辆“豪车”投入作业。

中梁山隧道全长6500米,存在岩溶、采空区、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环境,施工环境复杂。

隧道开挖神器——凿岩台车,主要功能是打爆破用的炸药孔。它是根据隧道量身定做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业过程中无惧硬岩和软岩,可随时切换作业模式。

钻孔直接影响着隧道立拱架精度等后面一系列工序,王斌不敢有一丝懈怠。随着钻头的深入,岩石被一点点破碎,碎屑四溅,空气中弥漫着岩石特有的气味。约2分钟后,一个深约3米、直径约4厘米的钻孔就已经成形。

凿岩台车正在隧道内打孔作业。中铁十二局供图

上午11时,随着最后一孔凿完,王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隧道24小时轮流作业,掌子面一次打孔作业需3小时、共需打孔约230个。目前,台车每天以3米的进度开挖。”中铁十二局成渝中线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康建民表示,由于是智能台车,施工效率较传统台车提升50%。

提前谋划确保安全复工复产

“中梁山隧道之所以能这么快复工复产,与项目提前谋划有关。”康建民告诉记者。

项目部除了春节期间主动留守的值班人员外,根据复工复产需要,从大年初一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就陆续返岗。

隧道技术员杨帆,今年23岁,来自湖南邵阳。自2023年大学毕业,他就来到中梁山隧道,已经在施工现场度过了两个春节。

“我刚毕业,现场实战经验不足,春节留守期间,可以多学点知识、积累点经验。”杨帆告诉记者。

留守期间,为及时消除停工后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他每天要对作业面巡查两次,主要检查各个作业面抽排水、掌子面、支护等稳定情况,对复工的技术方案进行提前准备和核查,提前准备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

杨帆(左)和同事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中铁十二局供图

不仅如此,项目部还提前对复工复产所需的物资进行储备。节前,隧道施工所需的砂石料、水泥、粉煤灰、钢材等材料实现满仓储备,可满足一个月所需。

智能建造助隧道施工效率提升15%

“这段隧道下穿兴隆场编组站,长约500米,为浅埋段,是全线‘命门’。”康建民指着在建的隧道说,隧道顶部距编组站铁路线最薄处仅6.5米,相当于在“豆腐层”里穿针引线,任何细微沉降都可能引发铁路停运风险,“但项目正以毫米级精度啃下这块‘硬骨头’。”

按照传统作业,中梁山隧道只需开挖6个作业面。为如期完成贯通任务,该隧道作业面增加到8个,由此施工效率提高约30%。

不仅如此,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的指导下,中铁十二局项目部在周边安装了471个自动沉降监测点,实时监测地表沉降参数,确保隧道及兴隆场编组站可以正常作业。

同时,全隧还配备了成套化智能管控系统,如应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围岩监控量测系统、有毒有害自动监测系统等,可提前2小时预警地表突变,整体施工效率提升15%。

截至2月6日,中梁山隧道累计掘进2950余米,占总长约45%。预计年内中梁山隧道将实现贯通。

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的重要交通纽带。项目建成后,重庆、成都将实现1小时内通达,受益人口近3000万,将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记者 杨永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