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试点”到“全域贯通” 川渝省际公交迈入标准化新阶段
3月24日,川渝两地联合发布《川渝省际毗邻地区公交运营服务规范》区域地方标准,这是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在运输服务领域的重要落地成果。
据悉,该标准重点突破五个关键:一是破界织网,畅通双城动脉。推动省际公交从“物理连通”向“系统融合”迈进,进一步织密川渝交通基础设施“一张网”,优化跨省公交网络布局,畅通毗邻地区出行通道。二是数智导航,开启精准服务。规范电子站牌、智能化购票方式、卫星定位终端、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构建优质、安全、便捷的省际毗邻地区公共交通系统,实现精细化运算和数字化监控。三是安全护航,稳筑出行屏障。针对川渝复杂山地地形,规范细化安全技术标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优化预案机制,强化运营调度与安全管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四是绿色筑基,绘就生态底色。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理念,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等节能环保车辆、强调优化资源利用以及绿色交通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兼顾通达性与节能高效。五是公益托底,升温民生福祉。在兼顾成本监审与现行价格水平衔接基础上,规范川渝省际毗邻地区公交票价,既筑牢公益服务“民生底板”,又构建可持续发展“安全阀”。
川渝两地前期已从25条省际公交线路中选取试点开展阶段性成果应用,通过实施票价普惠政策、优化购票流程、推行公交一卡通互刷互认、规范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推动川渝20路、21路、邻渝双城巴士等多条省际公交线路的优化升级,使出行成本降低40%,通勤时间缩短60%,单条线路日均客流量增长300%。
未来,随着规范的全面落地实施,省际公交运营服务将迈向标准化、协同化新阶段,实现从“局部试点”到“全域贯通”的跨越升级,不断拓展川渝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以更高质量的交通一体化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邱娟)